母乳喂养是非常自然的事,妈妈不用学也会。但是一些在妈妈之间流传的错误观点就像拦路虎,给母乳喂养造成不少障碍,甚至让少数妈妈不愿意喂宝宝。澄清这些误区可以帮助妈妈更顺利地哺乳,给宝宝最天然、最营养、最有爱的食物。
1、应该在下奶之后再给宝宝喂奶
很多情况下需要宝宝的吸吮妈妈才有奶水,所以宝宝出生后不要等待,立即让他吸吮妈妈的乳头,帮助妈妈分泌初乳。
初乳是一种浅黄色的液体,营养价值非常高,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妈妈不用担心初乳喂不饱宝宝,因为初生婴儿的胃是非常小的,就像一个小核桃,一点点初乳就能让他吃饱喝足了。
另外,随着宝宝的出生,连接妈妈和宝宝的脐带就被割断了,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有助于重新建立起亲子之间的联系。宝宝的吸吮还能增加妈妈的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帮助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
2、如果乳房有小伤口要停止喂奶
乳房上的小伤口常常是宝宝吸吮姿势不当引起的,也可能是宝宝还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舌头。
宝宝正确的含接是要含住妈妈的整个或大部分乳晕,通过挤压乳晕而吃到奶。如果宝宝只是含住了乳头,是无法顺利哺乳的,结果是妈妈的乳头被吸破而宝宝却没有吃到奶。遇到这种情况,要让宝宝重新来一次,直到他的含接正确,能大口吃到奶。
如果妈妈乳房上已经有了小伤口,在喂奶之前应该按摩乳房,疏通乳腺管,这样母乳就会流出顺畅,宝宝就不会使劲吸吮了。
每次喂奶时应该让宝宝首先吸吮破损较轻的那侧乳房,因为宝宝饥饿时吸吮非常用力,妈妈会感觉较痛。不要害怕宝宝吸吮时伤口出血,这不会对宝宝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哺乳之后挤出几滴母乳,涂抹在伤口部位自然风干,这样有助于伤口愈合。
3、妈妈服药期间不能喂奶
妈妈在哺乳期不是绝对不能服药,因为药物在妈妈的血液中被稀释了,母乳中的药物含量很少,通常不到1%,但是有些药物妈妈不得服用。所以在服用药物之前,一定要听听医生的建议。
为了尽可能减少药物对宝宝的影响,妈妈应该在哺乳后再服用药物,避免在血液中药物浓度最高的时候喂奶(一般在服用药物后的1~3小时),而且尽量选择对宝宝影响小的用药方式,能局部用药的就不全身用药,能口服的就不注射。
4、妈妈感冒了就不应该喂奶
这个误区源于妈妈担心会将感冒病毒通过哺乳传染给宝宝。其实,感冒病毒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不会通过母乳感染宝宝,而妈妈感冒后产生的抗体却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等于给了他对抗病毒的强大武器。因此,妈妈在感冒时是可以喂宝宝的,只是要注意戴上口罩、洗净双手。
5、妈妈喂奶期间很多食物不能吃
这是妈妈多虑了,分娩之后妈妈可以继续保持以前的饮食习惯,不必做特殊改变,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10个月中,已经通过羊水熟悉了妈妈的口味,没必要刻意地拒绝一些食物。
其实,多样性的味道能够激发宝宝对不同味道的适应能力,在以后添加辅食阶段,宝宝会更加容易接受新的食物。但是妈妈也要注意,哺乳期不要吃刺激性过强的食物,不要饮酒。
6、妈妈哺乳会发胖
事实上正好相反,母乳喂养有利于新妈妈恢复体重,原因是哺乳会消耗大量的热量。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如果母乳充足,一天喂奶消耗的热量大约是500千卡,大约相当于慢跑1小时。有些哺乳妈妈之所以给人肥胖的印象,是因为没有做到膳食营养均衡、适量,摄入的食物热量太多,超过了身体的消耗,自然就会发胖。
7、哺乳几个月后,母乳没营养
研究表明,在宝宝生命的最初6个月中,母乳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生长的需要。在宝宝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母乳仍是宝宝主要的热量来源。随着宝宝的长大,母乳逐渐不再能满足他们的生长发育需要,必须通过添加其他食物获得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但这不等于母乳没有营养。
大量的研究证明,母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富含营养,如脂肪、蛋白质、钙、维生素、免疫因子等,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持续到宝宝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