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贝网,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宝贝网→

宝贝网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知识 > 生活百科 > 晕车的原因 晕车怎么办

晕车的原因 晕车怎么办

2021-09-26 21:37生活百科
晕车,是很多人经常遇到的一种乘坐交通工具时出现头晕、恶心、冷汗、甚至呕吐的现象。出行时,如遇上晕车、晕机、晕船,不仅扫了游兴,还会让旅途非常难捱。那么,到底我们为什么会…

晕车,是很多人经常遇到的一种乘坐交通工具时出现头晕、恶心、冷汗、甚至呕吐的现象。出行时,如遇上晕车、晕机、晕船,不仅扫了游兴,还会让旅途非常难捱。那么,到底我们为什么会晕车?应该如何预防避免晕车,缓解身体不适呢?快来了解一下吧!

晕车的原因 晕车怎么办

1、晕车的原因

晕车其实是“晕动症”的一种表现,晕车的人也可能会有“晕船”、“晕机”的经历。我国是晕动症发生率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大约有80%的人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晕车反应。而关于晕车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感觉冲突法”。

就是,当我们坐在行进的汽车、船、飞机上时,耳朵内的前庭系统接收到的信号是“身体正在向前移动”;而眼睛接收到的信号却是“我是静止的”,是窗外的事物在向后移动。大脑接收到这两种冲突的信号,就会产生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晕车的原因 晕车怎么办

2、这3种情况会加重晕车感

1.气味

很多人刚上车,一闻到汽油味就已经开始难受了。虽然,汽车通风好不好与晕不晕车没有直接联系,但车内通风状况不佳气味不好,都可能会导致环境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它不良气体聚集。

因此,通过呼吸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从而可能会引起身体出现多种不适反应,降低人体对汽车振动的耐受性。所以,封闭环境里的各种气味,会让人更容易晕车。

2.低头看手机或看书

低头看手机或看书时,视线范围会缩小,眼睛看到的完全是相对静止的物体,这极大的增强了脑内运动信息的冲突,很容易诱发或者加重晕车症状。

3.乘车时的状态

乘车时,如太累,状态不好,会更容易晕车;或者是吃的太饱,对胃部平滑肌的刺激增加,会容易呕吐;而太饿,血糖低,如引起连锁反应,也会加重晕车的不适感。

晕车的原因 晕车怎么办

4、晕车怎么办

1.心态放轻松

有些人还没开始坐车就好像开始晕车了,有些甚至闻到汽油味儿或者看到车就犯晕。这是因心理暗示也可诱发晕车,所以上车前应放松心情,避免不良心理暗示。

2.避免过饱或空腹时乘车

坐车前尽量不要空腹或吃太饱;也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行车途中尽量不要吃零食。

3.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若乘坐轿车,车内尽量不要抽烟,应保证周围的空气流通;若乘坐大巴车,尽量坐前排。

4.转移注意力

乘车时不要总想着会晕车,可以和周围的人聊聊天或戴上耳机听音乐;或闭上眼睛休息,戴上眼罩也能削弱视觉感知的冲突,避免晕车。

此外,还应避免低头看书、看手机、看ipad等,保持头部静靠在椅背上,减少转动脖子。如果是儿童晕车,可以给他讲故事转移注意力。

5.在旅途中选择适合的位置

晕车的小伙伴,坐车时尽可能坐在前排,选择与车前进方向一致的座位,入座后将头部紧靠椅背固定,尽量避免头部大幅度晃动,尽可能眼望远处。

如果是乘坐飞机,尽量选靠近机翼并且靠窗的位置,或尽量靠前的窗边;乘船也宜选择靠前或中间的临水位置。当然,有条件躺下时,平躺最佳。

6.锻炼平衡感

锻炼平衡感更有助于从根本上避免晕车的问题,但这只适合日常坚持,不适合临时预防晕车。

平时可以适当多做一些荡秋千、沿着地上的细绳走、单双杠、滑冰、游泳、摇头操等运动,在出现严重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锻炼。

7.橘子皮或橙子皮

乘车时可携带一些橘子或橙子,将新鲜的橘子皮放在鼻子下挤压,橘皮散发出来香味有助抑制晕车恶心感,可缓解晕车症状。

8.合理选择晕车药

容易晕车的人,可以根据旅途长短和时间选择合适的晕车药,按照药物的用法、用量提前服用,不要因为眩晕感持续存在,就高频次、大剂量用药,以免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加重身体的不适感。

特别提醒

多数晕车药对神经系统都有一些影响,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6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青光眼患者应禁用晕车药。

还有,患前列腺增生、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或是长期酗酒的人,在选用晕车药前最好咨询医生,以免加重原有的病情。

有些晕车药在服用后还会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困倦等症状,从事驾驶或高空作业的人群应避免使用。

而且,晕车药不可和其他感冒药、抗组织胺药(过敏药或鼻炎药)、镇静药、镇咳、去痰药等并用,也应避免合用胃肠镇痛、镇痉药。

爱宝贝网QQ交流群

782149782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宝贝网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宝贝网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爱宝贝网 © 2018-2022 www.2baobei.com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