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生儿,没有高危因素的黄疸,最优解是按照黄疸的水平定期到儿科门诊监测,严格根据日龄按照指征进行光疗。
但是,超过一半的家长没有按照这个最优解,总归会做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包括:
1、停母乳。
2、吃药,包括退黄或益生菌。
3、自己在家照蓝光。
4、自己在家晒太阳。
5、喂水。
定期监测的目的除了黄疸的水平外,更为重要的是排查一些疾病。这里面隐藏的很低概率的巨大风险,家长并不清楚。我做这个专业18年,看过的黄疸数以万计,遇到过超过10例严重的案例。而这才是门诊检查的目的。单纯的黄疸的确可以通过自己测和自己光疗。
我曾在门诊中遇到了这样一个病例:
一个黄疸的宝宝,36周,体重3kg。出生后10天,母乳喂养,经皮胆红素测定为24 mg/dl,我建议家长住院光疗。
在交谈中,家长不经意间说了一句:早点住院不就不会这么高了么?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
家长带孩子走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到底能不能更早一些?
从家长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孩子的问题;但从医生的角度看,却是无数个孩子的问题。我们医院每年出生3万个婴儿,占上海出生人口的近七分之一,每一个决定的影响都非常大,必须慎重。
这里我们不谈特殊疾病引起的黄疸,只考虑没有严重疾病出现的黄疸,比如这个孩子存在黄疸的一定风险因素如早产、母乳喂养等。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大多数宝宝的黄疸可以在家或在门诊管理,不需要治疗,只有少数需要。
在这里我解答几个关于治疗黄疸家长问的比较多的问题:
1、妈妈带宝宝出院时能搞清楚哪些情况下黄疸可能很高吗?
如果没有高危因素,很难判断哪些孩子的黄疸后续会上升到需要治疗的水平。
这些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妈妈的孩子、巨大儿、妈妈和宝宝ABO血型不合(妈妈为O型血,爸爸为非O型血)、体重下降过多、喂养欠佳等。但有高危因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升高到需要进行光疗,还需要更严密的监测。
2、能不能尽早搞清楚需不需要治疗?
宝宝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其妈妈通常也在这时候出院回家,所以在医院监测的数据处于黄疸的早期和上升期,难以预测后面是否会需要光疗。
通常我们的做法是:
如果出院时黄疸比较高,但没有达到治疗的水平,建议1-2天内来医院评估。
观察黄疸的上升趋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必要进行治疗。
3、能不能早一点光疗,不要等到超过医院制定的光疗水平?
黄疸其实是一个症状,真正重要的是产生黄疸的原因,就像发热一样。因此排查导致黄疸的原因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不是提早治疗。
此外,针对极早早产儿曾有人做过研究,积极退黄的宝宝存活率反而较低。可见对于没有必要治疗的宝宝积极的治疗可能会适得其反。
4、那也可以给我们在家吃点药啊,如果控制住黄疸不升高,不就不用光疗了吗?
确实有不少研究认为吃益生菌或者茵陈一类的中药有助于退黄,但这些研究只认为它们具有减轻黄疸的作用,并没有降低光疗的报道。
换句话说,一个不需要光疗的黄疸没有必要去吃药;而一个需要光疗的黄疸吃药也没啥作用。
5、那这么高的黄疸,要是出了问题怎么办?
对于没有特殊疾病的黄疸,通常光疗的警戒水平(通常15mg/dl就会严密监测,超过17mg/dl-20mg/dl就会光疗,跟孕周和出生日龄有关)与发生大脑损伤的水平(通常在25mg/dl以上)有较大的距离,只要家长按照医嘱来院复查,就能够在发生损伤前发现黄疸并控制。
对于特殊疾病引起的黄疸,则跟这类疾病有关。比如Rh阴性妈妈的孩子,我院有流程监测黄疸的风险,治疗会更积极些;代谢病或者败血症引起的黄疸跟疾病本身有关;而胆道闭锁的黄疸是另外一个问题,不需要光疗。
再回到宝宝刚出生时来看,我院每年3万分娩量中,约有一半(1.5万)会发生超过10mg/dl的黄疸,需要到门诊监测;其中有大约10%需要光疗,也就是1500名左右;而最近这几年需要换血治疗(黄疸非常高时为了防止脑损伤采取的治疗方法)的宝宝每年仅有1-2例。所以只要按照医院的规范来操作,绝大部分的黄疸都可以通过门诊监测和有选择性的光疗来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