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在养娃过程中,所有妈妈都担当过的角色—宝宝大便的侦查员。
宝宝拉了,总要鼓捣鼓捣看看大便的颜色和性状;宝宝没拉,逢人就要交流交流宝宝大便的那些事儿啊……总之啊,就是怎一个操心了得!
其实后台,也是会收到很多妈妈的提问:
“宝宝大便拉不出怎么办” “宝宝三天才大便一次,有问题吗” “一天大便一次算正常吗”
……
妈妈这么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宝宝大便能反应宝宝的身体状况,但!是!
爸爸妈妈们不需要刻意关注婴儿每天大便次数,应多留意大便性状
✔ 若大便有较多未消化食物颗粒,应考虑消化不良;
✔ 若大便性状没有问题,但排便量多,可能与吸收不良有关;
✔ 若含有脓血,多与细菌感染有关;
✔ 若发热伴稀水便,可考虑病毒性胃肠炎;
✔ 若排便费劲,排气多,大便稀,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有关;
✔ 大便干结,考虑便秘
下面咱们就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一下
这8种“臭臭”,妈妈要注意了
1、便秘时硬硬的“羊屎”大便
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一般来说,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便秘
ps:如果一天排几次便,每次大便都特别干结,也叫便秘
应对措施:
常见的便秘,妈妈可以使用“益生菌 + 益生元”,至少两周,然后逐渐延长使用的间隔时间,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纤维素摄入,养成良好排便规律
对于吃配方奶粉的便秘宝宝,在两次喂奶期间,适当多喂点白开水,以刺激肠蠕动;
4-6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
年龄大点的宝宝,妈妈可以鼓励他们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等食品
ps:如果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家长应带孩子就诊,排除其他疾病
2、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应对措施:
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宝宝,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不必改变喂养方式,多能自然恢复正;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可将奶配稀些,也可适当减少每次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
3、豆腐渣便大
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
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4、泡沫状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
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5、臭鸡蛋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
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
应对措施:
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
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6、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应对措施:
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
7、让人“望”之色变的带血大便
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 、血块、血黏膜等
应对措施:
a.首先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
b.如果没有服用,再看看大便状态:
✔ 如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 如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 如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
✔ 如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
✔ 如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
总之,如果是血便,妈妈就不能忽视,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8、让人疑惑不已的灰白色大便
白色、灰白色的大便说明大便里的胆红素太少了——多半是肝胆系统的问题,胆红素没能排出来!
应对措施:
赶紧通知医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