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华夏民族有个共同的祖先叫黄帝,他既智慧又勇敢,带领着亼们捕猎、耕田,创造美好的生活。黄帝有个得力助手叫仓颉,传说他有四只眼睛,非常擅于观察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仓颉专门负责统计部落里牲口和粮食的数量,他工作尽心尽力,记忆力又好,所以把牲口和粮食管理得井井有条,很少出现差错。部落里的人都很感激他的辛勤付出,却不知道仓颉也有自己的烦恼。
仓颉的烦恼是什么呢?原来,随着部落里牲口和粮食数量的增加,仓颉慢慢发现自己的脑袋记不下那么多东西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颜色不同的绳子表示不同的牲口和粮食,用绳子打的结表示每种牲口和粮食的数目,可是,这个办法也不是特别高明,因为时间长,仓颉发现要打的结越来越多。而且,在绳子上打个结很容易,当有数目减少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有一天,仓颉到海边散心,海边的贝壳在阳光下闪着光,十分漂亮。他看到这些美丽的贝壳,突然心中一亮,想出了一个计数办法。于是仓颉捡了很多贝壳,急忙往家里赶。回到家后他就着手按刚刚想到的办法干起来了。
仓颉先是在绳子上打圆圈,然后在圈子里挂上不一样的贝壳,来代表他管理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有了这个方法,计数要比打结方便多了。仓颉望着这些美丽的贝壳,感到十分高兴。
黄帝见仓颉这么能干,于是就叫他管理更多的东西:祭祀的次数、狩猎的分配等…仓颉这下子又犯愁了,他心想:这下子挂贝壳也不管用了,我要怎么才能保证不出差错呢?
这一天,仓颉去参加集体狩猎。他走到一个路口时,看到几个老人正在为要走哪条路争辩。一个老人说:“我们应该向东面走,因为东面有羚羊。”一个老人说:“走北面才是正确的,往北面可以追到鹿群。”另一个老人却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应该往西,西边有两只老虎,老虎可比鹿和羚羊有用得多。”
仓颉听到老人们的对话,上去请教说:“老人家,你们都是怎么判断哪里有什么野兽的呢?”老人们回答说:“靠野兽留在地上的脚印呀!
仓颉往地上一看,三个方向的道路上真的有不同的脚印。他心想:既然人们可以通过脚印来认出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符号来表示我管理的东西呢?仓颉谢过几位老人,高兴地往家里跑去了。
仓颉回到家后,马上用树枝在家门口的沙地上尝试着画出各式各样的符号。他画了一个圆圈,里面加一点表示太阳,用三条弯曲的线表示水,渐渐地,他想出来的符号越来越多。
黄帝知道仓颉的发明后非常高兴,大大奖励了仓颉,还让他到各个部落去传授他发明的符号。后来,这些符号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