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汉语词语,拼音是qiú rén dé rén,意思是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出自《论语·述而》。
意思是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近义词:如愿以偿
《论语·述而》:“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论语·述而》:“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而得到了仁德,还有什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评析:
卫国国君辄(zhé)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违反等级名分极为不满。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礼。
“求仁得仁”也是远离怨恨的根本方法。如果我们以求仁的态度为人处事,就能做到心中无怨,在邦无怨,在家也无怨。
所谓幸福快乐,其实就是求仁得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