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最重要的就是与家长沟通,一点小失误就会出现一些误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使用7个小技巧,避免“误会”的发生。
1、沟通时间的选择
大部分幼师和家长的工作时间是早上到下午,周末休息。下班后的18点~21点,家长忙着做饭、哄孩子,这时候沟通肯定会与家长有所冲突。
因此老师们应尽量选择晚饭后和家长休息时间内(21:30至22:00),这样家长也会更有时间从容沟通。
2、消息简洁化
微信发送消息时,先检查错别字与话语是否通畅,简化文字、挑选重点,避免一大段话发出去,让家长无法直观性的看到内容。
话语只做少量表情修饰;涉及到具体数字,精确到几点几分,或者多少钱;文字较多时分段发,避免长幅大段。
3、注意谈话语气
与家长沟通,应避免质疑、告状式的语气词,问号、感叹号、省略号之类能不用就不用,这类标点符号很容易使人产生误会。
大多时候文字是没有感情色彩的,同样的语句不同的符号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
容易让家长误以为老师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孩子,进而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因此从根源上我们作为表达者,就要尽量从源头上避免误会的产生,避免后期更多的沟通成本产生。
4、讲究谈话的策略和艺术
老师每一次与家长沟通,都是对幼儿家庭更多的进一步了解。所以详细记录好每一次沟通的内容,列出这个沟通的重点内容条例很重要。
记下家长担忧的方面,这让我们下次沟通时,就有了充分的话题。
5、采取差异性沟通方式
与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时,幼师应直接向家长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把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不妨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使家长赞同教育观点,并积极配合。
6、小心聊天“禁”词
文字是没有语言那样具有感情声音的,因此有些符号要慎用,“哦”、“嗯”、“干嘛”、“你说”等等,诸多偏激一点词语尽可能的少用。
网上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谣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7、一切解决不了的问题当面联系
即便再优秀的表达者,在现代社会微信、短信、电话的后方,表达的影响力也会被层层递减。
我们内心想法有100分,说出去有90分,别人听到只有70分,听懂只有50分,最后记住的只有30分,而他们最后只会看自己在意的只剩下了10分。
文字实在说不清楚,我们可以语音解释,毕竟我们更容易与看得见、摸得到的真人建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