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永远都是救赎低落情绪最好的方法之一。最近读《圣经的故事》,《圣经》就是一本专门讲救赎的书,上千年来,有多少人在这本书里获得精神上的救赎,重新获得活下去的勇气。今天的书单,主题是救赎,用5本好书挽救我们的情绪,改变生活的状态。
1、《肖申克的救赎》救赎在我
作者:斯蒂芬·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肖申克的救赎》因为电影的名气太大,书的影响力反倒黯淡了,重新回去读书里的故事,脑子一定不会闲着,反复比对文字和影像,会有更深的感受。这本书收录了斯蒂芬·金的4个故事,最为人熟知的当然还是书名上这个故事。
电影中有句台词,来自《圣经》: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故事结局也映证了这句话。情绪低落时,自我救赎、自我提振也可以用这句话——救赎自我,我必回报。跌落在坏情绪泥潭里,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读书、冥想、跑步,只有自己想饶恕自己了,才能解脱。
《肖申克的救赎》里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就是《圣经》,监狱长说:救赎之道,就在其中。一语双关,结局真的就如此了。很多人都忘不了,那本被挖成工具箱的《圣经》吧。
2、《过于喧嚣的孤独》享受孤独
作者:赫拉巴尔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有很多人都同意,赫拉巴尔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已经成功了。在废纸回收站工作的打包工人汉嘉,经常能从废纸堆里发现珍贵的书,他把它们带回家里,紧紧抱在自己胸口。
这个故事太过忧伤。汉嘉独自一人生活,但从来没有被孤独威胁过,他谈不上抵御孤独,而是战胜了它。汉嘉像吃糖果一样把美好的文字含在嘴里,为了能与这些书厮守,他最后把自己也打进了废纸包。
汉嘉是这样沉迷文字的: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到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很多人情绪低落,源自孤独,他们总想在人群中找到温暖,殊不知,人群中其实最容易被孤独刺痛。想要从坏情绪中走出来,主动寻找孤独,和孤独相处,会发现孤独能给你一种独特的力量。
3、《风之影》发现自己
作者:卡洛斯·鲁伊斯·萨丰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斯蒂芬·金推荐《风之影》说,这本书可以对抗电视:有了这么精彩的小说,谁还要看电视。
少年达涅尔11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到一个叫“遗忘之书墓园”的图书馆,达涅尔挑了一本胡立安·卡拉斯的小说《风之影》,并为之着迷。很快,他发现有人在收集卡拉斯的所有书,并准备将其销毁,他手中这本书,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本。
一个阅读的故事,瞬间变成冒险传奇,书中埋藏着怎样的秘密,如果找不到秘密,达涅尔身边的朋友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少年达涅尔的传奇冒险桥段,不是为了让人惊悚刺激的商业手段,作者在书里强化一个概念,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本合适自己的书,这本书变成镜子,在书里,我们发现自己。孤独和沮丧,都是我们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样子,人群越嘈杂,我们越失落。
4、《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锤炼自己
作者:村上春树
南海出版公司
我们之所以会脆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身体不够强壮,不断折磨身体,让他坚韧的过程,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村上春树用自己跑步的经历做了见证。
现在,跑步几乎要成为一个宗教,村上春树绝对是主教之一。他29岁才开始写作,因为不愿意变成一个肥胖的作家,开始跑步。他坦言,他不相信一身赘肉的家伙能写出简洁的文字来。因为讲故事和坚持跑步,村上春树成为文化符号类的人物。
如果说,其他几本书都是想引导我们的内心,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会折磨自己的身体。我们和自己的身体是这样一种关系,你折磨他让他痛苦,他就会敬畏你,而身体敬畏你的结果就是,他会让你更清爽、更快乐。
5、《重新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谁敢说自己真的认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对镜自照,都会觉得陌生。原本的自己,清亮明晰,生活往前走,遇到挫折、碰见坎坷,环境、传统和权威,都会让我们迷失,如果逃离束缚才最重要。
沮丧、低落的时候,适合冥想,从眼前的窘境回到明亮的内心。克里希那穆提讲在这本书里反复在讲“内观”,他试图引导我们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一举摧毁庸常生活中养成的坏习惯,让我们从空寂之中寻找力量,重新找到内心的热情。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每一次沮丧和困惑都是一个机会,情绪已经破碎了,恰好可以一举击破,从恐惧和空虚中解脱出来,借助自省,重新寻找自己。
无论多么纷乱,学会内省总是不错的,一个人内心强大的过程,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适应并时不时跳出平庸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