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活动的消极等待现象
如厕、盥洗、餐饮活动环节中,消极等待现象尤其普遍。这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策略】
1. 充分利用班级的区域
用餐活动中,可以开放区域活动,吃得快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游戏。
在入园环节,也可以开放区域,让来的早的孩子先行活动。
2. 其他活动的有效整合
有些幼儿园在入园活动中,会组织幼儿开展晨练活动,这样入园时间不一致的幼儿可以随时加入到晨练活动中。
在用餐活动时,有些幼儿园会利用分发餐具和食物的间隙,组织丰富的餐前活动,如谈话活动“你的优点有哪些”、“我喜欢的食物”等。
3. 发挥幼儿的个体差异
有经验的教师会充分发挥能力强的孩子的优势,鼓励他们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比如在睡眠活动中,起床后,能力强的孩子穿好衣服以后,教师会鼓励他们协助尚未穿好衣服的幼儿。
4. 活动环境的自然过渡
如厕和喝水活动在幼儿园中多会集中进行,常常出现排队等待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尽量避免排队现象的发生。如午睡以后,教师可以让先整理好的幼儿自行过渡到盥洗活动,再自主选择区域分散进行活动。
二、新生入园
问题一:哭闹
【策略】
1. 班级教师明确分工
主班老师组织大部分幼儿 活动,营造宽松、温馨、快乐的氛围;配班老师可以在睡眠室,鼓励安慰少部分容易安抚的幼儿,一个一个把他们送到集体活动中;保育员则将一两个哭闹比较厉害的孩子带到特设的活动室,通过游戏等活动来稳定他们的情绪。
2.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对于爱哭的孩子,可以有针对性地让一些性格开朗的幼儿充当爱心小天使,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与同伴玩耍的快乐。
3. 正强化法
对于爱哭闹的孩子,教师可以采取此法,如果哪天孩子哭泣次数有所减少,教师就立即对孩子进行表扬。适当的正强化能有效缓解孩子的哭闹。
问题二:恋物
【策略】
1. 善意哄骗
教师可以采取善意的哄骗,比如“某某东西刚刚出去玩了,不小心摔倒沾了泥,它想洗完澡再来找你玩。”让幼儿暂时与依恋物分离。
2. 转移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游戏来吸引和感染幼儿,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降低他们对依恋物的依恋程度。
3. 榜样学习法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或真实的情景,引导幼儿学习或模仿同伴良好的行为,从而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问题三:缠人
【策略】
1. 满足幼儿需求,减轻幼儿的缠人要求
如教师可以让孩子推着小娃娃车,允许幼儿围着幼儿园的走廊去找妈妈,从侧面满足幼儿的需求,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 延迟满足法
如教师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今天之内不再吵着要妈妈,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额外奖励,允许妈妈提早一点来接孩子。
3. 创设吸引幼儿的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温馨的班级环境来吸引幼儿,通过各种区域的创设和玩具的提供,使幼儿逐渐对班级产生归属感,从而改掉缠人的毛病。
问题四:经常迟到
【策略】
1. 激励法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小红花等形式,鼓励每天按时来园的孩子,累计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可以给予小贴纸等奖励,从而让孩子们之间形成争抢小红花的局面,促使幼儿每天按时来园。
2. 家园合作
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休息时间,与家长共同合作,多方保障幼儿准时入园。
3. 设计有趣的晨间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晨间活动,提供有吸引力的体育器械,以吸引幼儿按时入园参加活动。如幼儿园可操控的玩具汽车数量有限,只有早到的孩子才有机会玩,这样孩子们如果想玩汽车就只能早早入园,也可以通过开放区域活动来吸引孩子。因为不同的区域都有人数的限制,如果想进入自己想进的区域,就只能按时入园。
问题五:情绪低落,不想入班
【策略】
1. 高度关注法
这类孩子通常希望能引起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要适当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热情迎接孩子,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交流,缓解孩子的抵抗情绪,尽快融入集体。
2. 与家长及时沟通
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不入班的原因,与家长共同分析孩子的情况,找出有效的缓解方法。
问题六:挑食偏食
【策略】
首先弄清楚孩子偏食的原因,如果孩子是因为身体不适,消化力弱,食欲不振而偏食,那么我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虑,只要注意在孩子病好以后恢复正常的饮食即可。
如果孩子是因为习惯问题偏食,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帮助孩子纠正其偏食习惯。
1. 通过故事讲道理,让孩子懂事偏食的坏处
2. 每次进餐之前,绘声绘色地介绍食物,做出特别享受,特别想吃的样子,激发孩子想吃的欲望
3. 少盛多添,逐渐加量,让孩子在少量的食物中获得成就感
4. 寻找榜样,示范大口大口进食,从而带动孩子进食
5. 多带孩子在户外活动,增加热量消耗,加快饥饿感和食欲
6. 建议食堂经常改变食物的烹调加工方式,使食物色,香,味俱全,让孩子看了就想吃
7. 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吃,不强迫,以免造成叛逆心理,但要慢慢试着吃一点点
8. 争取家长的配合
三、喝水环节
喝水环节的注意事项:
1. 保证足够的喝水量
3岁以内幼儿每次饮水量不宜超过100ml,3岁以上可增至150ml。水量过多,会导致胃胀、食欲减退。
2. 幼儿吃饭时不要同时喝水
吃饭时同时喝水,水把食物很快带走,不但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对孩子的咀嚼能力有很多影响。
3.幼儿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喝水
剧烈运动后心脏跳动加快,喝水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容易供血不足。
4. 水温适宜
一般来说,孩子在夏天最好喝与室温相当的水,冬天饮用水温在40度左右即可。
5. 选择合适的喝水时间
少量多次饮水。如果孩子出汗过多,应增加饮水次数,而不是饮水量。餐前不要多喝水,睡前不要多喝水。
问题:喝水时太拥挤
【策略】
1. 创设合适便利的环境
如教师可以将饮水机放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创设“自主饮水吧”,摆上小沙发和小方桌。喝水的时候播放优美的音乐。这样先接好水的孩子可以坐在沙发上边喝水边聊天,没有接到的也可以坐在旁边等待。
2. 总结喝水经验,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意识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喝水的好方法,如商讨饮水量的问题,大家可以有点渴时,接水量为3根手指的高度,很渴时,接水量为4根手指的高度。老师还可以将这些方法以图画形式制作成温馨提示,贴在饮水吧里,让孩子们自主参与。
四、盥洗环节
正确洗手方法:
1.把袖子一层一层挽至胳膊肘处;
2.打开水龙头,注意水流柔和,水流切勿过大,将手冲湿;
3.关闭水龙头;
4.均匀涂抹肥皂5-6次;(可以选择洗手液,也可以选择五颜六色的肥皂,把肥皂放在短丝袜里,绑住水管上)
5.用七步洗手法搓洗双手,全过程要认真揉搓双手15次以上;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替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指尖,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替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替进行。
6. 打开水龙头,保持水流柔和;
7. 指尖向下,依次冲干净手心、手背、指缝、手腕上的肥皂泡。冲洗时间8-10秒;
8.关上水龙头,双手指尖向下在水池内轻轻甩三下;
9.用毛巾擦干净双手;
10.把毛巾挂回原位;
11.把挽起来的袖子放平整。
五、如厕环节
问题:幼儿园应该“男女同厕”还是“男女分厕”?
幼儿园厕所的设置当前有以下几种情况:男女分厕;男女同厕有便池;男女同厕有隔板;男女同厕没有隔板。
赞成方: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来看,一般来说5岁以后就开始有了羞耻感。现在孩子大多发育很早,从学前阶段就应该逐渐实行男女分厕,这样有利于进行性教育。赞成方认为,幼儿也有隐私权,上厕所时男女本来就是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分开,这也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反对方:幼儿在这个阶段,对性的认识还没有开始,但是好奇心很强。如果在他们对性的认识尚不成熟的时候就刻意把男孩和女孩分开,那么他们最初的了解家人以外的异性的机会也就没有了,越分开越好奇,这对于他们以后认识性是个不好的开端。公共厕所其实也是相互认知的一种方式,如果一开始就没有让他们认识到异性的形态也是自然的事情,那么到了青春发育期,他们积压已久的好奇心可能会促使他们做一些比较极端的事情,这样反倒不好。
【策略】
1. 男女分厕对孩子发展有好处
男女分厕可以让孩子建立起性别意识,减少孩子的疑问。但是,如果幼儿园实在没有条件,男女同厕对幼儿也无伤害。孩子对男女的认识是感性的,看到男女差别,就如同看到眼睛和耳朵的差别一样。越隐蔽,不让他们看到,他们也就越好奇。
2. 男女分厕只是形式,实践中要把早期性教育落到实处
六、睡眠环节
问题:如何对待不愿意睡觉的幼儿?(影响其他孩子睡觉)
应该树立的正确理念:幼儿睡眠的时候,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醒着时增加3倍,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所以让幼儿午睡是必须的。想要或者需要休息的儿童应当有休息或睡觉的时间。应当安排安静的活动给那些在特殊日子里不需要或者不能够睡觉的儿童。如果他们不能够睡觉或者午休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强迫儿童去睡觉或躺在床上。
【策略】
1. 教师要在睡前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睡眠气氛。在午后后到12点半之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书、折纸、涂色、拼图等,让他们精神得到放松,慢慢平静下来。14点到14点20之间,早醒的孩子可以起来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
2.请“妈妈”陪我午睡
幼儿在家一般都是由妈妈抱着或听着故事睡觉,有的还抱着娃娃睡觉。因此教师可以让孩子把家里睡觉时抱着的玩具带到幼儿园,请妈妈把讲给孩子的故事或者哼的歌曲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孩子上床后,可以让他们听故事和音乐带,使他们产生亲切感。
3. 和“午睡老人”做游戏
教师可以告诉幼儿,班里有一个午睡老人,他最喜欢睡觉好的小朋友,睡觉好的小朋友醒来后枕头下会有午睡老人送的礼物。礼物可以是小图片,粘纸等。开始时,只要能睡着就能收到礼物,一段时间后逐渐提高要求,如自己能主动安静入睡的才能收到礼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