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拼音:Jiāng Tàigōng diàoyú,yuànzhě shànggō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熟语。这则熟语的相关典故最早见于《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伐纣平话》及《封神演义》也记录有类似的故事。
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
姜太公:指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近义词:心甘情愿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商朝末年,商纣王暴虐,看到周朝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个理由把周文王囚禁在羗(qiāng)里(今河南省汤阴县西北)。
周朝臣子为搭救周文王,搜罗美女、好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并买通商朝大臣,请他在纣王的面前求情。纣王很贪财,又喜欢美女,收了礼物,听了大臣的话,就把周文王放了。
周文王获得自由以后,决心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以寻找机会推翻商朝。他看到手下虽然有不少文臣武将,可是缺少一个文武全才统筹全局的人,帮他筹划灭商大计。因此,他经常留心寻访这样的大贤人。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溪边遇见一位钓鱼的老人。老人须发斑白,看上去有七八十岁。奇怪的是他一边钓鱼,一边嘴里不断地唠叨:“快上钩呀上钩!愿意上钩的快来上钩!”仔细一看,老人钓鱼的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而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文王看了很纳闷,就过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又称姜太公,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汤阴县)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
周文王和姜太公的谈话中,发现姜太公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于是周文王诚心诚意的邀请他。
后来,姜太公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儿子武王灭掉商朝,被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
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例句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如果你不愿意,就不要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