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字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门传统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艺术,一方面是基于汉字和毛笔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一大批文人有意识地追求书法的笔法体系和形式意味的创新和发展。譬如,王羲之对书法的贡献在于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改魏晋以来朴质的书风,开创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行书,他的创新为书法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勃的血液。颜真卿又以丰腴开朗、圆转浑厚的笔法代替了方折巧劲的晋人笔法,以平稳端庄的结体代替了二王以来的欹侧秀美的风格,特别是他吸收民间书法朴拙自然的特色,解放了唐以来楷书业已成熟的森严法度,使之成为王羲之之后以变化创新开一代书风而彪炳百世的书坛人物。而清代的扬州八怪,在他们的书法作品中人们很难用传统的尺子来衡量,便讥之为“怪”,“怪”到今天,人们不再是讥讽,而是崇拜……
由此可见,中国书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求变的历史。书法欲新,必须以观念新为前提,只有有了新观念、新追求,才能产生新创造、新书法,才能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最佳体势。
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审美和操作方式。秦始皇用秀美端庄的小篆统一各国文字,在当时给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相当的便捷和极大的好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入,语系的繁杂和文字的多样必然给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桎梏,因此,首先进行全国范围的“普通话进程”和“规范汉字”是历史的必然。如果不对汉字进行规范化要求,许多相关联的高科技则没有办法进行。举个简单的例子,从书法角度来说,古人经常为了艺术表现而进行多笔画、少笔画、结构错位的处理,但这些方法则没有办法应用于正常的电脑输入;即使是签合同,也不能马虎对待汉字。所以,汉字的规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政治、经济和科技高度的必然产物,每个公民必须进行规范汉字的练习和书写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
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除了有一批人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外,被广大民众的认可是一个更重要的人气支撑。汉代将书法作为选吏的标准之一,因而促进了人们认真学习书法的风气;古代的科考制度使更多的人认真并研习书法,客观上也促进了书法的发展。现如今,由于电脑的普及和英语的参加考试、找工作的重要性,使汉字书写和研究越来越不受重视,导致了国人的书写水平严重滑坡是不争的事实,这不能怪罪国人个人。但是事实上哪个人在学生阶段没练过几本贴子呢,可为什么大多没有什么效果?请看:当孩子找老师教练字时,教师教的都是毛笔书法的那一套,诸如欲左先右,提按顿挫,正、侧、俯、仰等等,一个笔画甚至要写上好几秒钟,如此这般让不少人心生厌意,对书法敬而远之,不少练过字的当了家长之后,连对让孩子练书法的信心都没有,因为在他们心中留下的是书法是一门可望而不可即的高深艺术的深刻印象。我们能不能通过一定的研究实践,提炼出让普通大众能在较短时间习成高水平、低难度的字呢?齐白石的画水平高,但他的很多画让人不需费多大气力就能学个形似,这个形似不正是“写一手规范字”所需要的吗?我们不妨把硬笔书法分为两类:一类偏重实用,我们叫它“写字”,另一类侧重于艺术探究,习惯上还是把它称为书法。这里着重谈谈关于“写字”的问题:汉字虽然有成千上万个,但其基本元素——偏旁部首也就一百八十多个,当我们把这一百八十多个偏旁部首按一定的规范写好之后,再写由它们组合的其它汉字应该差不到哪里去的。笔者尝试采用电脑行业对汉字的认识,把汉字分为三级,第一级一百四十字,为基础字。通过练习可以学习所有偏旁部首的写法;第二级一百七十字,为强化字。通过练习既强化偏旁部首的写法又强化间架结构等知识;第三级二百六十字,为巩固字。试验的结果是通过第一、二级字的练习,习字者就已能随手书写出流畅、大方、美观的汉字了,第三级巩固字则进一步加强习字者用已经获得的书写书法去书写其它汉字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