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著
此书是用现代哲学方法编写的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通史著作,对中国哲学史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具有奠基的意义。此书出版后不久,完全取代了此前的同名著作,在很长时期内成了国内使用的标准教科书,至今仍然是中文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哲学史著作。书中诸多的提法、观点、分析、定位,至今仍为学术界所沿袭或吸取,大部分的分析和定位已成为本学科的研究典范。
14、《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著
此书区别于冯友兰20世纪30年代所写的旧著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故称新编,体现了冯友兰晚期对中国哲学史的新的理解和总结。《新编》与《中国哲学史》在着眼点上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一般与特殊(即共相与殊相)的问题在《新编》中被作为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第二,把考察阐述中国哲学的精神境界作为一个基本着眼点。
15、《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 涂又光译
此书原为冯友兰1947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1985年出版中文译本。该书在欧美影响较广,译为中文后亦博受好评。《简史》完全不是大《中国哲学史》的缩写,其书文笔轻畅、深入浅出、哲思敏睿、极富意蕴,是地道的大家手笔,可以说是冯友兰前期哲学史研究的力作。
16、《中国哲学大纲》
张岱年著
此书是中国古代哲学固有体系、问题、范畴研究的开创之作,在体例和内容上都有重要特色。冯友兰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是以人物为纲、按年代为序的通史型写法,而本书乃不是以人物而是以问题为纲的系统型写法,它整理出中国哲学的主要问题,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显示出中国哲学的整个条理系统。
17、《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
张岱年著
本书是研究中国哲学概念范畴体系的专著,叙述中国哲学史上各个范畴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亦分析不同学派对同一范畴的不同理解,并对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总体系及其结构、层次作了分析和呈现。
18、《中国哲学发展史》
任继愈主编
《中国哲学发展史》认为一般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讲的是比较简明的知识,对学界有争论的大问题避免采入,所以不深入;而发展史是要写出更详尽的哲学史,所谓发展史就是注重其逻辑发展的过程。该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隋唐等各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中国哲学史(第二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本书是由北京大学的张岱年、朱伯崑、邓艾民、汤一介、楼宇烈等先生参与编写的。与上述几种中国哲学史著作不同,本书是大学哲学系所用的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删改,较为成熟。
20、《新编中国哲学史》
劳思光著
此书在香港和**地区的大学哲学系使用较多。该书突出问题意识,强调概念分析,被认为是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有参考价值。
21、《中华的智慧》
张岱年主编 方立天副主编
程宜山 刘笑敢 陈来 撰写
本书收入从孔子到戴震的三十五家古代哲学家(个别是哲学著作,如《周易》),从中总结、提炼出他们思想中最具有贡献与闪光点的精华,尤其是对后人有所启迪之处,进行介绍、阐述,使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智慧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也可以藉此对现实生活有所启发与指导。本书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思想领域中,各派思想家的智慧的相互融合、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辩证发展的历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融会碰撞中,最终形成了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特殊贡献的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另外,本书对这些哲学家生平有生动的介绍,每篇之前配有哲学家的插图,也是更立体形象了解其人的很好的方法。所以,此书又具有当下意义,尤其是现在传统文化受到重视、提倡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