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是教育的重要基石。西方有些教育家甚至把阅读的重要性放在学校教育之上。然而,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们从未被教授如何阅读。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阅读难免焦虑重重:
第一,孩子对读书没兴趣,或只对某类书感兴趣。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第二,孩子阅读速度太快,到底能够理解多少? 该如何指导有效的阅读过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许多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并非因为家中无书,相反,家长购置了许多中外名著,教导孩子阅读之重要性,责怪孩子怎能对阅读毫无兴趣!良苦用心之余,大家却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与阅读渐行渐远。
1.并非只有经典的才是最合适的
我们提倡孩子阅读名著。然而,既是名著,对于阅读者的要求难免颇高,如同一位智慧长者,高高在上;而站在阅读殿堂大门外的孩子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位亲切和蔼的伙伴,牵起他的小手,一同去探索一个新的世界。孩子和成年人以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只有适合孩子思维特点的书才能够成为启迪兴趣的原动力。从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来看,很少有孩子会抗拒那些如《哈利波特》等真正优秀的儿童读物。
2.找到一本“全垒打书”即可爱上阅读
只要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就可以造就一个热爱读书的人。
工作中发现了许多“全垒打书”:读《苏菲的世界》,开启了孩子独立思考之门;读《柑橘与柠檬啊》,让孩子潸然泪下;读《梦想家彼得》,让孩子深感于想象力的无穷力量。比起《战争与和平》这类如雷贯耳的名著,这些书对于孩子们来说才更加深入他们的心灵。
3.选书在培养阅读兴趣占到80%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兴趣发展的特点各有不同。
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高中阶段的孩子是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他们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探索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兴趣是分散的、冲动的,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
因此,每选定一本好书,都承载着为他们答疑解惑,甚至开天辟地的重任。每一次选择都是出于对他们的细致观察,基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又希望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
4.选择合适书籍的三个原则
恰当的选书,就会成就一个孩子的阅读。但选书的确是一件复杂的事,如果将通用的依据归纳起来,大致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①类型合适(历险,奇幻,家庭,校园…);
②思想略高出当下理解水平;
③语言难度适中。
选书的过程如同试图去窥探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那是一次充满着不确定的冒险。所以,如果你已经成功地让孩子爱上阅读,不妨时常带他去书店或图书馆吧,把这项伟大而困难的任务交给那个最合适的人去完成,而我们不妨去充当一个谦虚的向导。
孩子只爱单一类型的书怎么办?
喜欢上阅读的孩子也许只喜欢某一类型的书,例如科技书籍,或者侦探类图书,对其他类型毫无兴趣。那么孩子的阅读,甚至孩子的性格会不会因此而走上极端呢?我们该如何保证孩子阅读兴趣的正常发展呢?
1.阅读也有“敏感期”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敏感期”的理论。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曾提出“敏感期”理论,即儿童在某一时期表现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所以也称为“敏感期”。
阅读也有敏感期。在成长中的某个阶段,孩子也许会非常痴迷于某一类书,从小学到高中,最常见的依次是童话故事,玄幻小说和校园文学。实际上,我并不认为在一个特定阶段单一领域的阅读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发展,更不赞同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内容横加干涉。
孩子在特定时期的阅读偏好,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如果刻意约束,必将影响孩子思想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有时候,正是成年人对孩子自以为是的约束行为,才是导致孩子对事物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据了解,凡在阅读环境宽松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阅读兴趣不但没有误入歧途,反而能够博览群书,通文达艺,形成了良好的阅读积淀。
2.自由阅读奠定语言基础
不要对孩子的早期阅读过多限制,还基于另一个重要原因。阅读的初期,孩子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来接触文字,从而刺激语言的发展,拓展思维的疆域,奠定思想的基础。语言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媒介。语言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
如何指导孩子的有效阅读?
阅读兴趣养成后,父母常常担忧孩子的阅读质量。如果孩子的阅读速度太快,他对书中的内容到底有多少消化?应该如何和指导阅读过程和进度?
很遗憾,父母再一次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带给孩子不能承受之轻。全世界对于阅读最专业和前沿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
阅读是“教”不出来的。
但阅读是可以有效“引导”的。
父母希望监控孩子的阅读过程,就如同将流水塑形,必将无果而终。无论是我们希望强势改变孩子的阅读节奏,还是严格控制他的阅读过程,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在帮助孩子提升阅读能力的道路上,除了选书以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实际上,家长在孩子的阅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
1.阅读“引导”的第一在于理解修辞
对于一本好书来说,片段乃至通篇的精读,十分必要。而精读的落脚点就在于分析修辞。修辞就是以语言作为手段来影响读者或听者为其目的。或是掩饰意图,或是吸引注意,或是加深印象,或是增强抒情。以往对修辞狭义的理解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在阅读中,体会词语的恰当使用,感受句型的表达效果,理解行文的感情色彩,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这些统统要靠分析修辞。可以说,修辞是语言智慧的体现。理解修辞,是提升语言智慧。
2.亲子讨论,激发思考
亲子阅读,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与思想,是促进孩子的心智成长捷径。顺带说一句,很多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和父母交流的话题就不多了。亲子阅读也给父母与孩子交流提供了好机会。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和比自己阅历丰富的人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必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成长。讨论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主动阅读。阅读得越主动,读得就越好。
有效的阅读引导,不是检查孩子今天读了几页书,不是测验孩子记住多少情节,不是强制孩子完成一个阅读任务,而是引导孩子体会语言的精妙,是启发孩子感受思维的乐趣,是留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