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精神分析在中国蓬勃发展,这让客体关系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客体关系精神分析是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 Klein)在弗洛伊德发现人类的动力潜意识之后开创的。
克莱茵与她的追随者们,勇于探索人类心灵的最深处,将一些远离我们日常经验的心智运作模式呈现给世人。
这些内容难免令初学者感到费劲,也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给人留下一种印象:这类深度心理学著作晦涩难懂,几乎无法译成流畅的中文。
梅兰妮·克莱茵女士
2013年某个午后,在英国求学的杨方峰先生闲逛于伦敦Tavistock中心的图书馆,偶然间他看到了一本繁体中文版的《俄狄浦斯情结新解》,译文的流畅和精准使之震撼,也打破了他对“精神分析书籍难以译成流畅的中文”的成见。
之后,杨先生又邂逅了同一系列的《内在生命》《谈话治疗》等。这些作品都是**的林玉华教授自2000年从英国受训回来后为推广精神分析而引进的。
遇到这一系列作品后,杨先生便确信:精神分析思想可以通过生动、贴切的中文表达。
2015年,杨先生在北京遇到“万千心理”的编辑阎兰女士,并极力推荐这套丛书。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这套书的简体中文版终于陆续问世,目前已经有4本顺利出版。
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1、《临床克莱茵》
作者:【英】R. D. Hinshelwood
译者:杨方峰
从临床与历史的视角对克莱茵学派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者鲍勃·欣谢尔伍德精心地挑选了克莱茵所做的个案,介绍克莱茵如何架构其诠释,如何由病人的谈话中探测病人的心智内涵与历程,及如何借此了解人所传达的潜意识。
2、《俄狄浦斯情结新解》
作 者:【英】Melanie Klein, Ronald Britton,
Michael Feldman & Edna O'Shaughnessy
译 者:林玉华
俄狄浦斯情结可以说是精神分析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弗洛伊德之后,俄狄浦斯的概念经过几番修饰,约翰·史坦纳所编辑的这本《俄狄浦斯情结新解》收集了克莱茵及三位克莱茵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于俄狄浦斯的解释。
克莱茵以她的个案,10岁的李察及2岁9个月的丽塔为例,描绘俄狄浦斯情结如何通过游戏呈现。其他三位作者则以自己的案例,描述当代精神分析对于俄狄浦斯的了解如何由克莱茵的主要概念衍生而来。
3、《谈话治疗》
主编:【英】David Taylor
译者:黄淑清 等
大卫·泰勒所主编的《谈话治疗》一书,收集了Tavistock临床中心的临床研究与个案讨论,论证Tavistock模式对于心智世界的了解,如:
心智是如何形成的?在各成长阶段中,心智如何运作?“心”如何具有理性所不知的理性?谈话如何有治疗效果等。
4、《内在生命》
作者:【英】Margot Waddell
译者:林晴玉 等
作者Waddell是Tavistock临床中心的资深儿童心理治疗师,她所撰写的《内在生命》从精神分析角度阐述人的发展。她由临床实例及文献,巨细靡遗地描绘由婴儿到老年的成长过程中促进及妨碍心智及情绪成长的因素。作者有着多年从事精神分析的经验,以当代精神分析的克莱茵思路为主轴,深入浅出地描绘人格的发展过程。
(这套丛书还有:)
《当代精神分析导论》
《婴儿观察》
《僵局与诠释》
《理解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