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有效地进行干预,往往会延续到成年。
儿童时期是人格、思维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关注儿童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等同时,家长也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智力发育正常
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力正常的孩子具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能够快速适应周围环境。而智力低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各种儿童心理问题,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
2、情绪稳定
心情愉快心理健康的儿童情绪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有恰当的情绪反应。比如遇到开心的事情会开心大笑,遇到负面的事情或刺激性的事情则会焦虑、恐惧、容易哭泣等,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如果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反应或情绪反应过度,则可能存在心理问题。
3、意志行为协调
行动自觉果断心理健康的孩子意志力逐渐发展成熟,有独立行动的愿望,3岁以后,意志品质中的意识、坚持和自我控制得到了发展。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差,害怕困难,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制力,行为反应反复无常,会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或者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漠不关心。
4、人际关系和谐
乐与同伴交往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儿童乐于与人交往,能以恰当方式让别人理解自己,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处的伙伴关系。如果早期社会交往被剥夺,家庭不和睦、接受较多消极影响,儿童易形成孤僻、敌意、敏感、过度警觉、自我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不良个性,而导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
5、自我意识良好
个性品质健康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而自我意识在性格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心理健康的儿童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优点能积极地去发扬,对不足能自觉地去改进;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能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而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性格发展不良,在意别人的评价,对别人的眼色等敏感,表现出胆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
6、具备健全和完善的人格
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个性倾向与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解。
7、心理特点及行为与其年龄相符
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发育问题。表现为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呢?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家庭,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个合格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关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