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社科文献出版社性别研究方向的14本好书,既有残障女性生命历程的讲述,不同职业、性格女性的健身故事,也有中国乡村百年传续的教育家谱的口述史和民族志记录;也包含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研究、21世纪日本家庭变化的新趋势,以及二战中犹太女孩视角下的荷兰犹太人和地下抵抗运动。希望大家一起走进书中,体验性别研究的独特视角。
1、本土文化的他者:浮叶女的底层叙事
严静 著
2022年11月出版
本书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采用口述史描述的方法,以位于**海峡的南日岛浮叶村为考察对象,以中心-边缘的话语体系和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为分析架构,较为系统地阐述与分析了作为惠安文化的分支和延伸的浮叶女文化。研究对浮叶村的由来、浮叶女对原生文化的沿袭、本土文化的吸纳、村庄文化的塑造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对于探究族群流动中女性的心理文化适应历程具有重要的启示。
2、社交媒体中的婚姻与个体
程萍 著
2022年3月出版
Web3.0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国人生活的深度嵌入,婚外性开始借助社交媒体这一新的媒介工具,并呈现出新特点。在此背景下,本书以国内某知名社交媒体为调查对象,前后花费三年时间,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28名已婚男性的网络约见行为进行了虚拟民族志研究。以此为棱镜,本书从日常生活实践的生活伦理视角,展布转型期已婚者特别是男性已婚者构建、演绎婚外性脚本的行为、过程和心理,揭示了人们对婚姻的复杂性认知,也丰富了性社会学的相关研究。
3、凡身之造:中国女性健身叙事
熊欢 等著
2021年5月出版
本书讲述了十二位中国女性的健身故事,在“自我、身体与运动”、“生活、身体与运动”和“孕育、身体与运动”三个主题下,从女性视角、微观的社会互动、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主观感受层面,描绘了女性真实、鲜活的健身图景,讨论了节食、减肥、身材管理、孕期保健、产后恢复、广场舞、健身社交、身体刻板印象等热议话题,挖掘了健身文化对女性个体生活规划、自我认同和文化审美的影响,反映了当今我国女性身体与生活的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成,为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提供了具象素材和理论视角。
4、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
安超 著
2021年7月出版
本书是一个乡村女孩在成为母亲之后,通过口述史和民族志的方法写就的中国乡村百年传续的教育家谱,对家庭教育中的亲缘共育、恩德训育、吃苦伦理、青春期悸动、贵人相助、阶层摆渡、现代养育焦虑、完美母职、象征性父权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农村家族的五代人在百余年间如何面对苦厄、动荡、无常把孩子“拉扯大”的复杂经验,也能看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野孩子”们的长大成人的多条路径。
5、阳光下的我们:残障女性口述故事
杨柳 主编
2020年3月出版
本书是国内记录残障女性生命故事的少数著作之一。书中涉及20位残障女性,她们所在的城市不同、年龄不同、障别不同,人生经历也各不相同,从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年女性,到接受过20世纪初期国内首批融合教育的大学生,再到走出国门进修的残障学者;从怀有梦想的创业者,到安居小镇的社区店长,到从事残障事业的一线勤恳社工,再到回归家庭的幸福辣妈,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映衬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轨迹,折射出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历程。
6、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研究
潘迎华 著
2021年2月出版
中产阶级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领跑者,中产阶级女性是女性运动的先驱,她们的家庭、社会地位直接反映英国社会权力分配、家庭文化、价值理念和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本书在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文化模式下,系统研究英国中产阶级女性在家庭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活动状况、地位和作用的变迁,分析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运动的特点和影响,从中管窥19世纪英国社会发展与中产阶级两性关系变化之间的关系,性别平等对女性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7、被隔绝的女孩:二战中的荷兰犹太人和地下抵抗运动
[荷]巴尔特·范埃斯 著
成琳 译
2021年9月出版
二战期间,纳粹在欧洲大陆大肆追捕犹太人,因荷兰当局的大力配合,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地的犹太人家庭时刻笼罩在巨大的危险和恐惧之中。为了躲避追捕,犹太女孩小利恩被父母交付给地下抵抗组织中的寄宿家庭保护,历经多次躲避和逃亡,目睹无数同胞遇害,她最终在战争中幸存下来。作者范埃斯的祖父母一家是保护小利恩最久的家庭,然而,由于战后的一场争执,双方再也没有联系。战争时期和战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犹太女孩视角里的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通过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并深入调查荷兰的抵抗运动,范埃斯讲述了一段荷兰版《辛德勒的名单》般的真实故事。
8、闺蜜:女性情谊的历史
[美]玛丽莲·亚隆 [美]特雷莎·多诺万·布朗 著
张宇 邬明晶 译
2020年8月出版
《闺蜜》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关注女性,本书的作者玛丽莲·亚隆和特雷莎·多诺万·布朗带领我们穿越到男性作为友谊代言人的时代,用翔实的资料展示了大多数友谊故事以男性为主角的时候,仅有的关于女性友谊的画像。通过她们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圣经》中关于女性友谊的记录、中世纪修女们的友谊,以及15世纪欧洲女性对友谊的看法,还有21世纪女性的友谊面面观。
9、21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第4版)
[日]落合惠美子 著
郑杨 译
2021年6月出版
作者在分析二战后日本家庭和日本社会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的战后体制”这一概念,推动了日本家庭社会学向前迈进一大步。作者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家庭”的诞生、大众化和变迁,展望了21世纪日本家庭变化的新趋势。书中还涉及一些有趣而深刻的话题,如“为什么女性是主妇”“主妇的诞生”等,在平实的叙述中,作者对家庭的多样性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
10、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导论
[英]帕美拉·阿博特 [英]克莱尔·威莱丝 [英]麦丽莎·泰勒 著
王金玲 姜佳将 宋瑜 朱旭红 袁璟 译
2022年9月出版
本书以思考女性主义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拉开序幕,立意于女性主义并非为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观点或分类领域,而是从根本上审视了过往主流社会学诸多未曾考虑性别差异的概念和观点,并尝试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重构了社会学整个学科的阐释图景。因此,这本书不仅仅是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的经典著作,更是适合整个社会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导论读本。本书为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 (Third Edition)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部译作。
11、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1辑):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视野
杭苏红 执行主编
2020年5月出版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1辑分为三个专题,“历史人口学视野下的家庭”部分通过历史统计数据,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生育、婚姻、家庭规模等问题进行长时段的探讨;“传统家庭伦理与实践”部分试图从丧服角度出发,通过解读经史资料重新厘清传统家庭伦理的诸多特征,比如对于“差序格局”的再解读;“近代以来的的家庭与个人”部分通过口述史等方法对该时期家庭问题探讨。
12、中国女性文化(2021年/总第23辑)
艾尤 主编
2021年11月出版
本书关注了西方女性主义童话批评思潮及其本土化实践运用问题,考察了塞吉维克如何借用“情欲三角”模型,在激进女性主义等既有女性主义流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启示性的新女性主义展望;关注当代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性别书写,尤其是性别视角在内外多元文化结构中带给文学叙述的强大张力;涉及文本研究与影像研究、历史与当下的性别意识,以及女性权力叙事和男权社会中女性神话;对独具文学风格的当代中国女作家进行访谈,以期分享其女性写作经验介绍及文化心理梳理,展示“大转型时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气质和精神图谱。
13、中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报告(2020)
刘利群 主编
王琴 执行主编
2021年1月出版
本书对中国媒介与女性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书中总报告梳理了媒介技术革新和媒体生态变革背景下媒介与女性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多元趋势,提出了未来展望和建议;专题报告从媒介与女性发展的不同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深入展现了新时期媒介与女性的丰富内容和互动发展;女性媒介篇重点关注国内女性媒体的状况和特色;媒介再现篇对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和女性话语建构进行了案例分析;媒介与女性发展篇考察了媒体传播对女性发展在不同层面的影响。
14、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14·2021)
高博燕 主编
2021年7月出版
本书由中国妇女杂志社及所属的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和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编撰,通过《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2019~2020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总报告》及《第15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告(2019~2020年)》《2019~2020年中国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调查报告》《形体透视生活——城市女性形体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4个调研报告,从不同侧面、不同领域诠释了新时代女性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