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棋王》简介主要内容_棋王读后感
《棋王》是当代作家阿城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被视作是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韧之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代,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小说语言抛弃了20世纪80年代惯有的语言逻辑转而回归宋明小说的语境之中,朴实而飘逸俊美。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1984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小说发表后,王蒙撰文高度赞赏了这篇小说,指出这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潜力的一种礼赞”。
阿城《棋王》推荐理由
在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之中,阿城乐于创造传奇性的浪漫色彩,因而,平常的故事具有了戏剧性,平凡的小人物被赋予了传奇色彩。描写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题材的《棋王》《树王》《孩子王》,是阿城小说的代表作。作为“寻根”文学的旗手之一,阿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坛光芒四射,他的《棋王》曾在文坛卷起了一股 “旋风”。阿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小说迥异于同代作家的风格与特色,经过时间的淘洗,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
读了《棋王》,我忽然想到许多人。想到了魏晋时期高压政治下隐居竹林、纵酒狂歌的阮籍、嵇康;想到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想到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
;也想到了大雪三日,西湖中人鸟声俱绝,却偏要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张岱。一个时代,一种世道,总是猝不及防地就来到眼下,躲也躲不过去。一种人看似抗争,实则在忍受;一种人看似忍受,实则在抗争。“棋王”一生痴迷于棋,被人称为“棋呆子”,殊不知,这种在外人眼里的“痴”与“呆”,却正是他在那个狂魔时代里的自我救赎。唯有内心的静如止水,外物才能方寸不乱。
对,正像张岱在《湖心亭看雪》里写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阿城《棋王》内容梗概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主人公“我”申请下乡成功,在上火车坐下的时候遇到一个棋呆子王一生,在众人皆因离别而伤感的时候棋呆子却邀请“我”下象棋,“我”无聊事故而与其下棋。棋没下多久“我”便放弃认为此时下棋不合时宜,王一生则没有办法只得软下身子去。在旅途中的王一生不是下棋就是求着“我”讲故事,而“我”和他就在这之中熟识。下车之后两人被分在不同的农场。在不久之后,王一生过来寻找对手,“我”介绍了队里的高手脚卵给他。脚卵和王一生厮杀了半夜却没有赢王一生一盘棋,因此对王一生产生了敬佩之情。他劝王一生参加运动会去会会县里的高手,王一生欣然同意。可是等王一生去报名的时候,却因为经常请假四处斗棋而被知青领导取消了参赛资格。脚卵通过关系让王一生可以参赛,王一生却不想欠别人人情拒绝了,运动会结束之后,王一生邀请前三名与之比赛。众人相与凑热闹,最后九个人同时对战王一生,王一生经过一番苦斗之后胜了其中八位。第九位棋手希望王一生给他老人家一个面子和棋,不要使他颜面尽失,王一生无奈同意了。棋局结束之后众人搀扶着王一生回到了休息的地方。
阿城《棋王》作者简介
阿城,当代作家,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1983年在《上海文学》发表的《棋王》使其在文坛中曝得大名。90年代后移居美国。
阿城《棋王》创作背景
在80年代前期和中期,文学界革新新力量积聚的旨在离开“十七年文学”的话题范围和写作模式的“革新”力量,开始得到释放,创作、理论批评的创新出现“高潮”。在这种大环境下,阿城在朋友、同事的鼓励下将自己在酒桌上叙述的故事写了下来,这个在朋友催促下完成的小说一经发表便在文坛引起轰动。
阿城《棋王》名家点评
郭银星(文学评论家):“在挖掘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棋王》用力很深,感染力很强。”
陈晓明(文学评论家):“《棋王》的文化是时代想象的投射物,但它的叙述文字却有真功夫。”
王蒙(当代作家):“我久没有见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体、这样的叙述风格了”,“异于现时流行的各家笔墨,但又不生僻。”
张琦(华南师大教授):“《棋王》在叙事艺术的探索方面也是卓有成效的。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孙丽君(贵州师大教授):“《棋王》堪称一部‘吃文化’的小说。”
黄凤祝:“我认为《棋王》中只有禅道的外壳,并没有体现禅道的本质。”
棋王读后感
阿城的《棋王》是为孩子推荐的书目之一。我先阅读一番,感触很多。正如文中所说“人还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
读后脑海中一直浮现出主人公王一生双手支在膝上,执着于棋盘的神态,以及净是绿筋的瘦腿。他具有谦虚、好学、坦诚、刚毅的品质。
读后有几点启示与孩子分享。
一是人活着需要一点精神支柱,才会活得更有意义。“何以解忧,唯有象棋”这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柱。
二是奋不顾身,执着于一件有意义的事。主人公可以为下棋会友,走上半个月,忍饥挨饿,只为能下棋。
三是不媚上,只媚实。宁可拜神秘拾垃圾老头为师,原因是老头超绝棋艺。
四是牢记母爱之情。母亲送你的是“无字棋”当一生永留。正如小说中在主人公最终群雄之战胜利后,仍然还抱母亲生前磨制的棋放声大哭,形成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人感动不矣。
五是人可以有贫富之分,但高超的技艺是你对外联系的纽带。主人公王一生的高超棋艺,让富家子弟“脚卵”也高看一眼,让冠军老僧亲自上门相见等。把技艺练精,你的运气也来了。
棋王读后感
白天,一时手边没东西读,就翻电脑里早年存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文本。正好把25000字的《棋王》又读了一遍。
比10年前读起来,感觉更不同。对作者编织架构、选择素材的能力又多了一层敬仰。
非常好读,顺、简洁。其实一直以来,都不讨厌阿城。我觉得没什么阅历的年轻人,很容易被他折服,很容易对他感兴趣的作家和作品也进行关注,因为他很聪明,肚子里也有东西。
但这次重读,终究还是觉得,写出棋王王一生这样的人物,终究还是显出了作者的一种野心。一个小说能写出禅机、能写出“大道”“大音”,说到底,终究角色身上还是寄托了作者的某种野望,终究还是暴露了作者的艺术野心——到底还是急了——想到这一层,我又放心了很多,觉得阿城不足为惧了。
在想到这一层面以前,我首先是有一些对细节的不好的嗅觉。一是觉得小说太过简洁,这个简洁又伴随着密集的情节在前进,这未免就显得有点过于注重“故事”。而把主角王一生的母亲设计为妓女,临死前又送儿子一套自己用拣来牙刷把磨的“无字棋”,这终究又太过戏剧了。简直就是为电影剧本作准备了。
想了想,觉得这个小说的所谓“道理”,仍不过是满足于讲一个故事层面的道理。虽则这道理不可谓不深刻,虽则严酷的现实可以给我一个无法辩驳的道理以说明作者必须如此写的理由,但我必须说,这仍降低了作品的品格。
作为一个艺术品,《棋王》的贡献,也不过就是一个相对紧凑的节奏而已。描写结尾的9人盲棋轮盘对局时,仍失之于匆匆。
阿城《棋王》经典语录
1、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阿城《棋王》
2、‘太盛则折,太弱则泻’。老头儿说我的毛病是太盛。又说,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阿城《棋王》
3、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阿城《棋王》
4、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阿城《棋王》
5、你的朋友倨傲不逊,棋品连着人品,照这样下去,棋品必劣。——阿城《棋王》
6、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阿城《棋王》
7、要知道,人吃饭,不但是肚子的需要,而且是一种精神需要。不知道下一顿在什么地方,人就特别想到吃,而且,饿得快。"他说:"你家道尚好的时候,有这种精神压力吗?恐怕没有什么精神需求吧?有,也只不过是想好上再好,那是馋。馋是你们这些人的特点。——阿城《棋王》
8、我觉得这些事情总在腐蚀我,它们与我以前对生活的认识太不合辙,总好像是在嘲笑我的理想。——阿城《棋王》
9、你真的不喜欢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我瞧着他说:"你有什么忧?"他仍然不看我,"没有什么忧,没有。'忧'这玩意儿,是他妈文人的佐料儿。我们这种人,没有什么忧,顶多有些不痛快。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阿城《棋王》
10、阴阳之气相游相交,初不可太盛,太盛则折。折就是“折断”的“折”。“太盛则折,太弱则泄”。
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
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
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无不为。
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见,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都说不上。
棋运不可悖,但每局的势要自己造。棋运和势既有,那可就无所不为了。——阿城《棋王》
11、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我看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阿城《棋王》
12、你不错,读了不少书。可是,归到底,解决什么呢?是呀,一个人拼命想活着,最后都神经了,后来好了,活下来了,可接着怎么生活呢?像邦斯那样?有吃,有喝,好收藏个什么,可有个馋的毛病,人家不请吃就活得不痛快。人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阿城《棋王》
13、造势妙在契机。只要对方一动,势就可入,就可导。
高手你入他很难,这就要损。损他一个子儿,损自己一个子儿,先导开,或找眼钉下,止住他的入势,铺陈下自己的入势。这时你万不可死损,势式要相机而变。
势式有相因之气,势套势,小势导开,大势含而化之,根连根。别人就奈何不得。
套可以算出百步之远,但无势,不成气候。——阿城《棋王》
14、生不可太盛,棋不可为生《棋王》
15、"下棋这事儿看来是不错。看了一本儿书,你不能老在脑子里过篇儿,老想看看新的。下棋可不一样了,自己能变着花样儿玩。"他笑着对我说:"怎么样,学棋吧?咱们现在吃喝不愁了,顶多是照你说的,不够好,又活不出个大意思来。书你哪儿找去?下棋吧,有忧下棋解。"——阿城《棋王》
16、“这乱世……棋子不全都放在棋盘上,我还怎么判断局势?——阿城《棋王》
17、生活太具体了。——阿城《棋王》
18、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阿城《棋王》
19、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阿城《棋王》
20、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上来,喉咙紧紧地往上走。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远了,模糊了。平时十分佩服的项羽、刘邦都目瞪口呆,倒是尸横遍野的那些黑脸士兵,从地下爬起来,哑了喉咙,慢慢移动。一个樵夫,提了斧在野唱。忽然又仿佛见了呆子的母亲,用一双弱手一张一张地折书页。——阿城《棋王》
21、我将酱油和草酸冲好水,把葱末、姜末和蒜末投进去,叫声:“吃起来!”大家就乒乒乓乓地盛饭,伸筷撕那蛇肉蘸料,刚入嘴嚼,纷纷嚷鲜。——阿城《棋王》
22、不一刻,蛇肉吃完,只剩两副蛇骨在碗里。我又把蒸熟的茄块儿端上来,放小许蒜和盐拌了。再将锅里热水倒掉,续上新水,把蛇骨放进去熬汤。大家喘一口气,接着伸筷,不一刻,茄子也吃净。我便把汤端上来,蛇骨已经煮散,在锅底刷拉刷拉地响。这里屋外常有一二处小丛的野茴香,我就拔来几棵,揪在汤里,立刻屋里异响扑鼻。大家这时饭已吃净,纷纷舀了汤在碗里,热热地小口呷,不似刚才紧张,话也多起来……——阿城《棋王》
23、蛇肉到了时间,端进屋里,掀开锅,一大团蒸气冒出来,大家并不缩头,慢慢看清了,都叫一声好。两大条蛇肉亮晶晶盘在碗里,粉粉地冒蒸气。我又将切好的茄块儿放进锅里蒸。——阿城《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