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后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症状的不良反应,有好几个家长前来咨询。那么,今天就聊一聊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那些事儿。
1
有关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情况
根据有关文献报道,2018年中国共报告疫苗接种不良反应245045例,报告发生率为45.24/10万剂。在所有不良反应案例中,百白破疫苗报告77810例(一般反应75412例,异常反应2398),报告发生率为115.67/10万剂。
百白破疫苗的报告发生率处于所监测疫苗中的较高水平。
2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可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1、局部反应
儿童在接种百白破疫苗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可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热。可用新鲜土豆片贴敷或干净的毛巾敖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min,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肿块吸收;部分儿童会有硬结产生,可选用毛巾热敷或消炎止痛膏,促进已形成的硬结吸收;严重者可伴有淋巴管或淋巴结炎(罕见,0.01%-0.1%,含0.01%),应及时就诊。
2、全身反应
低热(37.3℃~38℃)、哭闹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即可自行缓解,但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忌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不做剧烈运动,防止继发其他疾病;若体温>38.5℃,并伴有面色潮红、恶心呕吐、头痛、腹泻、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3、变态反应
疫苗具有抗原性,极少数儿童会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
4、异常反应
若接种疫苗时注射深度不够,使菌苗液聚集在皮下,可发生局部无菌性化脓(极罕见,<0.01%),一般需反复抽出脓液,严重时(破溃)扩创清除坏死组织,病程较长,最后可吸收愈合。
3
哪些原因导致了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1、疫苗属性
疫苗是一种异物蛋白,疫苗本身的生物活性对机体会产生排斥反应,因此机体表现出异常;百白破疫苗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了氢氧化铝佐剂,以促进疫苗的免疫原性,但铝元素并非人体固有元素,加之在完成接种之后氢氧化铝吸附的抗原成分释放缓慢,不易被儿童吸收,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会明显增加;此外,铝佐剂可增强抗原对人体Th2型淋巴细胞的分化,Th2性免疫反应促进IgE抗体的分泌,从而导致过敏性疾病的产生。
2、儿童体质
儿童机体细胞生长快、发育速度快、局部刺激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局部细胞快速生长,进而引起局部硬结;儿童血液循环欠佳,吸收缓慢,引起局部纤维生长。
3、人为因素
若接种前未充分摇匀疫苗悬浊液,将会导致局部组织药物浓度过高,刺激穿刺部位出现肿胀和硬结。
婴儿在接种时会有挣扎哭闹的现象,如果注射局部固定欠佳,接种人员注射时误将疫苗注射至三角肌边缘或皮下,将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产生硬结。
4
如何防范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重视科技研发
铝佐剂因其易生产、成本低、免疫原性好等特点,被全球广泛使用,但其固有的缺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免疫持久性差、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等。
国家应该重视科技研发,早日研发出具有安全、无毒,能诱导机体较强的免疫反应,且易于生产、降解等特点新型佐剂,以减少因铝佐剂固有特性引起的不良反应。
积极开展综合护理
1、接种前:应全方位的检查儿童身体,了解儿童禁忌症、过敏史,全面向家属介绍接种百白破疫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能让家属对百白破疫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性;重视疫苗的冷链管理,避光、低温(2~8℃)保存,定期检查冰箱温度,详细记录温度数据,保障疫苗质量。
2、接种时:严格执行预防接种操作规范,认真三查七对,对疫苗批号不清、冻结、破损均不得使用;接种前充分摇匀疫苗,使疫苗成分和佐剂完全融合,避免出现泡沫,导致注射点硬结;疫苗从冰箱中取出后需常温静置1~2min,减少其对皮肤的刺激性,防止出现皮肤收缩等情况;接种部位最佳为上臂三角肌,常规局部消毒处理后,肌内注射疫苗,严控注射深度和剂量;注射部位要交替进行,切忌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3、接种后:嘱咐家属留观30min以上,无异常方可离去,应让儿童多饮水、不要抓挠接种部位,保持接种部位清洁等。
加强监管工作
尤其是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等,公众对疫苗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因此,需要监管部门在疫苗安全管理方面发挥足够的作用,需要他们对疫苗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评估保持透明,保证疫苗的生产、运输、储存各环节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