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型依赖关系,淡化分离焦虑
良好的依恋关系,为日后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关于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过:“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最早也是最稳固的爱的对象,以及今后所有爱的关系的模式,母婴关系一旦建立,就一生不变。”
依恋关系的生物意义在于个体可以从中获得关爱和安全感,而它的社会意义在于奠定了儿童日后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婴儿通常会把妈妈作为一个安全的基地,然后慢慢去信任周围的人,在和妈妈的互动过程中形成重要的关系,使他觉得周围是可信赖的、是安全的,他才能够逐渐学习和探索世界。
了解分离焦虑,逐步缓解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即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半岁到学龄前的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分离焦虑的情况,家长只要处理好,就可以平稳度过。孩子的分离焦虑一般会分为三个阶段,随着他们的心智、身体等成长,焦虑一般会慢慢减弱。
家长了解孩子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非常重要,既可以很好地了解产生分离焦虑情绪的孩子此时正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此刻的想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
不同依赖型关系,分离焦虑的相应对策
1、安全型——分离焦虑是暂时的
妈妈跟孩子是同节奏的,很合拍。妈妈离开时孩子会伤心,也可能会哭得很厉害,但是很好哄。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在人群中大约占 60%。
父母可以这样做
每次需要离开前,告知宝宝一会儿要离开,具体干什么事情最好也说一下,最关键的是要明确什么时候回来,并遵守承诺,按时回来。
2、回避型——多一些情感交流
妈妈离开时,孩子似乎没有反应,妈妈回来时也很漠然,显得很麻木。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心里不在意,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妈妈的依赖。这是因为长久以来,妈妈经常回避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放弃了想要得到安慰和照顾的想法,这种孩子对身体的接触会产生厌恶。
父母可以这样做
在孩子许可时多一些身体的亲密接触,首先问问孩子“是不是很想妈妈?”,多一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看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少讲道理,少指责孩子,多说一些情绪词语,帮助他们认知情绪,这样会减少孩子的回避和攻击行为。
3、矛盾型——以身作则,帮助孩子独立
害怕妈妈离开,妈妈离开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妈妈回来时也哭闹不止,很难安抚。这类孩子既想寻求安慰又抗拒安慰,很矛盾。妈妈的不独立也阻止了孩子的独立,妈妈很需要这个孩子,所以导致孩子很依赖。因为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有独立的需要,但妈妈给了孩子一个感觉:妈妈离不开你。
父母可以这样做
首先妈妈自己要独立,让孩子觉得你是有力量的、是安全的,他可以安心地去探索;多鼓励孩子独立探索,让他看到你对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