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小班(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1.开始学习按照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
尝试在集体中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活动所必须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挑食、速度慢)、穿衣裤(不会整理),自己洗手(弄潮袖子),自己完成小便过程(不会擦屁股)等。
教育策略: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2.有依恋情绪,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情绪的敏感期,情绪不稳定,会大哭大闹。依恋父母、老师(先入为主),需要承认的爱抚接触(拥抱、抚摩)。对身体接触较多的人有亲近感,会说“××喜欢我”“××不喜欢我”。
教育策略:不恐吓孩子,不说反话,多些身体接触。
3.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出现反抗现象
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标准,无法实现目的就以过激反应表现(哭、闹、咬人、抢夺)。
教育策略:伙伴之间矛盾频发,家长调整心态。
4.开始认同、接纳同伴,模仿性强,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班上,以认识伙伴和独自游戏为主,喜欢模仿(玩一样的玩具)、重复(讲相同的故事)。小班下有了共同游戏的意识,开始学习分享玩具。喜欢管闲事,爱告状。喜欢提问,喜欢摆弄。
教育策略:说说班级孩子的名字,聊聊和谁一起游戏。准备与同伴一样的玩具,尽量不要让孩子交换玩具。倾听孩子的告状,不要当真。
5.动作协调性增强
大动作逐步协调(保持时间不长,如双脚交替上下楼梯),小肌肉发展相对迟缓,双手协同能力有较大提高(折纸、画画等)。
教育策略:让孩子自己行走、奔跑,让孩子搭积木、分筷子等精细动作练习。
6.思维存在于行动之中
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认识活动依赖行动过程(先做后想)。注意不稳定(坐不住),观察缺乏顺序性、细致性(画面头与身体连在一起的夸张、变形)。
教育策略:不要求孩子长时间专注某种活动,多听听孩子的讲述。
7.词汇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是语言发展的飞跃期,词汇量迅速增加。能简述生活中的事件,但发音不够准确,有很大的情景性。
教育策略:与孩子聊天,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与同伴语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