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简介推荐理由、读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德伯家的苔丝》推荐理由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哈代(1840-1928),英国最杰出的乡土小说家,诗人。著有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及诗集,作品多以故乡英格兰多切斯特为背景,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德伯家的苔丝》(1891)是哈代小说代表作。小说对主人公苔丝不幸命运的描述,表现了人的命运、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等级差异和贫富不公等丰富深刻的内容,给人以众多的认知、启迪和警示。
《德伯家的苔丝》内容简介
女主人公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家里靠一些小生意糊口。有一天,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裔,便要求女儿去一个自称也是德伯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希望能得到经济上的支援。但苔丝却在那里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几年后,苔丝在她做工的奶牛场与牧师的儿子安奇尔·克莱尔相爱。新婚之夜,她把自己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但是丈夫非但没有原谅她,还抛下她只身前往巴西发展事业。苔丝断了生计,加上父亲病故,她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家人的生活,而这时亚历克又对她百般纠缠,望中的苔丝只能被迫与道貌岸然的亚历克·德伯同居。不久,安奇尔·克莱尔回国来找妻子,希望她原谅自己以前对她的伤害。但这时善良的苔丝觉得没有脸面重回克莱尔的怀抱,她懊恼、愤怒到了极点,杀死了毁掉她一生幸福的亚历克。在与克莱尔一起度过了幸福的五天后,苔丝被捕并被判处绞刑。
《德伯家的苔丝》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代表作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德伯家的苔丝》创作背景
19世纪后期的时候,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工业的发展侵蚀了英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秩序,打乱了农民长期在乡村田园环境中所形成的种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很多淳朴憨厚的农民在此时遭遇了阵痛,他们不得不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转向受雇于人、被人剥削的农业工人。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作为这一时期各种变化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他对乡村的旧生活方式和田园风光有深厚的怀旧与依恋之情,因而在感情上厌恶铁路伸向农村,也厌恶机器取代手工劳动。《德伯家的苔丝》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作品。
《德伯家的苔丝》作品评价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颗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在美丽的苔丝身上人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恶势力的苦苦挣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克洛德·西蒙评)
“《德伯家的苔丝》的写成,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英国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评)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在我所读的书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欢的书,这本书里面的女主人十分漂亮,男主人公十分温柔和体贴,但男二号确是一个花言巧语,十分奸诈的人。这本书就是《德伯家的苔丝》,作者是英国的哈代。
这本书主要讲了: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的后裔,便要女儿去一个自称是德伯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苔丝到了那儿却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了。苔丝在牛奶场做工时与 安奇尔相爱。当他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安奇尔却没有原谅他而是抛下她前往巴西发展。苔丝家里陷入窘境,丈夫沓无音讯,绝望中的她只能被迫和亚历克同居。安奇尔回国来找妻子。但苔丝觉得没有脸面重回丈夫的怀抱,只好杀死了亚力克。与丈夫一起度过了幸福的五天后,苔丝被捕了……
当苔丝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时,亚历克就把她的一生的幸福给毁了,而亚历克却理由充分的说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爱苔丝,难道这样也是爱的方法那?他这样的方法只能找来世人的指责、痛恨、羞骂,永远都得不到世人们的认可和祝福。而苔丝呢?她对亚历克只有恨,绝对没有一丝的爱,牵挂,更不要说是怜悯了。安奇尔是一个既温柔又体贴的男人,他不会用花言巧语骗取苔丝的爱,更不会用那种下流的方式得到苔丝。
他用自己那持之以恒的精神与爱在一点一点的融化着苔丝的心,并一天一天的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苔丝最终获得了苔丝的心。这就是两个人品质的对比,行为的对比,也是结果的对比。苔丝因为被对亚历克的恨冲昏了头脑,蒙撇了双眼,最终在对亚历克的恨和在对安奇尔的爱的两种情绪的交织下杀了亚历克。当他与丈夫安奇尔度过了幸福、快乐、浪漫的五天后便被捕了。在监狱中,她想来想去自己的一生太悲凉了以至使她无法去面对,只好自杀了……
苔丝带着遗憾和对丈夫安奇尔的祝福离开了人世。在爱与恨中作出了选择,也付出了代价和失去了幸福。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合上这个小说的时候,才确定苔丝不是一个植物的名字。单看小说的名字,有的译作苔丝,有的译作德伯家的苔丝,一开始真以为是作者对某种植物进 行的描述,后来逐渐的了解到,这是一个受到凌辱的女子的名字,苔丝这词语本身就给人一种弱势的直觉,似乎受欺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然而在小说的最后,苔 丝却把那个欺凌她的男人亚雷克给干掉了,毅然决然的回到她的爱人克莱尔的怀抱中,即使最后他们逃亡未遂,所感受到的幸福却是前所未有的。苔丝最后被处以死 刑了,虽然作者在简短的最后一章只是那么一提,我觉得还是太过残忍,他本来在倒数第二章结束就好了,那时候,抓捕他们的人已经来了,而苔丝说,“我准备好 了,走吧。”她平静的说道。
读以前的小说,总是对人物们所受到的那种束缚感到费解,像红字,那种束缚多半来自当时的宗教环境吧,不过现在想想,人们又何尝自由多少呢,宗 教啊法律啊社会规范啊总是由不得人们在内心的指引下生活,命运则是同谋,扼杀人们幸福生活的同谋。命运饶有兴致的对苔丝进行戏弄。她是活泼可爱的少女,一 下子成了未婚先孕的少妇,孩子生下来了,孩子又死了,她不得不独自一个人为孩子做祷告,她去远方打工,她有了新的爱情,往日的羞耻给她新的婚姻带来不幸, 丈夫离她远去,她不得不艰难困苦的度日,幸好,后来克莱尔回来了,思想上的这个弯为什么这么难转过来呢,难道苔丝那持久的旷世的深厚的爱,也不能让他产生 宽恕之心么,幸好他回来了,可是这个回归,苔丝等的好苦啊。
可以说,这是诗化小说的代表。小说也是一个载体,有些东西不得不融入到小说中,才能真切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昆德拉的小说,是为了在小说中说 明某个观点;哈代的小说,则是为了在其中建立一个意象,最温柔最触动人心的意象;劳伦斯的小说,在试图在其中描述某种情感,最细微最令人恍然的情感。哈代 是把苔丝当作一首诗来写的,这从文中随处可见的诗意描写中可以印证。所有的景物都强烈的带着人物的或者作者的情感,就是描写一个猪圈吧,也不会让人感到一 点不雅,这就是语言方面的能力了。这让整个苔丝,或者说整个事件,都笼罩在某种诗意的氛围中,因而令人难忘。或许哈代有在乡间的宁静的童年,所以才有那种 自然而然的笔触,读之,能让人心灵平静,那种超出读书这种行为本身的平静。
《德伯家的苔丝》经典语录
1、凡是有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2、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能发现别人的本色。——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3、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4、在他的神态和目光里,隐藏着某种混乱、模糊和心不在焉的东西,叫人一看就知道他这个人也许对未来的物质生活,既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怎么关心。可是当他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人们就说过,他是那种想做什么就能把什么做好的人。——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5、“要觉得灵魂出窍,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苔丝继续说,“就是晚上躺在草地上,用眼睛紧紧盯着天上某颗又大又亮的星星;你把思想集中到那颗星星上,不久你就会发现你离开自己的肉体有好几千里路远了,而你又似乎根本不想离开那么远。”——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6、她也许看清了是什么使她完全抬不起头来——是她心里以为人世间老在关心她的境遇——这种想法完全是建立在幻觉之上的。除了她自己而外,没有人关心她的存在、遭遇、感情以及复杂的感觉。对苔丝身边所有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偶尔想起她来。即使是她的朋友,他们也只不过经常想到她而已。如果她不分日夜地离群索后,折磨自己,对他们来说也不过如此——“唉,她这是自寻烦恼。”如果她努力快乐起来,打消一切忧虑,从阳光、鲜花和婴儿中获取快乐,他们就又会这样来看待她了——“唉,她真能够忍耐。”而且,如果她独自一人住在一个荒岛上,她会为自己发生的字情折磨自己吗?不大可能。——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7、如果她刚刚被上帝创造出来,一出世就发现自己是一个没有配偶而生了孩子的母亲,除了知道自己是一个还没有名字的婴儿的母亲而外,对其它的事一无所知,难道她还会对自己的境遇感到绝望吗?不会,她只会泰然处之,而且还要从中找到乐趣。她的大部分痛苦,都是因为她的世俗谬见引起的,并不是因为她的固有感觉引起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8、因为世间万事,虽然计划得精心细意,尽情合理,而实行得可粗心大意.违情背理,所以呼唤人的和被呼唤的,很少能够互相应答;恋爱的人和恋爱的时机,不很容易凑巧相合.如果两个人见了面儿就能前途美满,老天偏难得正当其时,对他那可怜的人说一声"你瞧!",不等到捉迷藏的把戏,把人累得筋疲力尽,他也很难得说一声"这儿!",指引那高呼"哪儿?"的人.将来人类的文明,有进化到至高无上的那一天,那人类的直觉,自然要比现在更锐利明敏的了,社会的机构,自然要比掀腾颠簸我们的这一种更严紧密切互相关联的了;到了那时候,那种进化了的直觉和进化了的社会机构,是不是就能把这种事序混淆的情况矫正过来,我们也许很想知道知道.——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9、过去的毕竟过去了,无论过去怎么样,眼前却是不存在了。——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0、她向自己发问,贞洁这个东西,一旦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吗?如果她能够把过去掩盖起来,她也许就可以证明这句话是错误的了。有机的自然都有使自己得以恢复的能力,为什么唯独处女的贞洁就没有呢?——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1、但是事情既已无可奈何,他就转身弯腰,急忙往前赶路,不再去想这件事了.——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2、这位青年本来有先进的思想,善良的用意,是最近二十五年以来这个时代里出现的典型人物,但是虽然他极力想要以独立的见解判断事物,而一旦事出非常,他却不知不觉地还是信从小时候所受的教训,还是成见习俗的奴隶。——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3、有缺喊的人胜过完美无缺的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4、不过这样完美的文明,不能预言在先,甚至于也不能悬想为可能.我们只晓得,现在这件公案,也和几百万件别的公案一样,并不是一个完全整体的两半,正当完全适宜的时候,两两相遇;而是两半里,那迷失不见的一半,在愚蠢冥顽中,独自到处游荡,一直游荡到事过境非.无可奈何的时候.由于这种行动的拙笨迁延,就生出来了种种焦虑.失望.惊恐.灾祸.和非常离奇的命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5、两个人一旦分离,不在共同的居室和共同的环境里,那就要有新的事物不知不觉的生长,把空下的地方填起来,意外的事故阻碍了旧有的打算,往日的计划也就要被忘记了。——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6、他们两个胳膊相互接触,衣裾相互摩擦,并列站在一起,表面上看来真像是一体的两肢,然而谁知道,实际上却隔得南极北极那么远呢——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7、路上走来两帮人,一帮是男人和后生,一帮是女人。两帮人的脑袋沐浴在朝阳里,脚还处在黎明中。——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8、一个阶级里贤而智的女子,和别的阶级里贤而智的女子,真正的差别比较小;一个阶级里贤而智的女子,和同一个阶级里恶而愚的女子,真正的差别比较大。——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19、她老不去找户内的工作,因为她不知道,有智力,有体力,又干的了,又愿意干的人,无论在哪一界里,都是非常地缺的,她只知道害怕市镇和大户,害怕有钱的,事故深的人家以及礼貌和乡下人不同的人家。——哈代《德伯家的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