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宋代诗人李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zhōng qiū
中秋
sòng dài:lǐ pǔ
宋代:李朴
hào pò dānɡ kōnɡ bǎo jìnɡ shēnɡ , yún jiān xiān lài jì wú shēnɡ ;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pínɡ fēn qiū sè yì lún mǎn , chánɡ bàn yún qú qiān lǐ mínɡ ;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jiǎo tù kōnɡ cónɡ xián wài luò , yāo má xiū xiànɡ yǎn qián shēnɡ ;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línɡ chá nǐ yuē tónɡ xié shǒu , ɡènɡ dài yín hé chè dǐ qīnɡ 。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
明月缓缓升起,如同镜子般挂在天空。万籁无声,似乎连天上的仙乐也因为美丽的月色而停止了演奏,空中只飘着淡淡的云朵。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想起那些关于月亮的传说,月中有兔与蟾蜍。
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坐去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注释
1.皓魄:明亮的月亮。
2.籁:指声音。
3.平分秋色:把秋色分为两半。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此日正在秋季当中,故称此日月亮“平分秋色”。
4.衢:街道。
5.兔:指月宫里的玉兔。
6.弦:月亮像弓弦,弦分上下,上弦在旧历初八夜,下弦在二十三夜。
7.妖蟆:传说中蚀月的蛤蟆。
8.槎(chá):木筏。
简析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李朴
李朴(1063-1127)字先之,虔州兴国迳口(今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凤冈村)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八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六十五岁绍圣元年,(公元一〇九四年)登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佑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忌者欲挤之死,朴泰然无惧色。徽宗即位,召对,言甚切直。蔡京恶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罢为四会令。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高宗初,除秘书监,未至卒。追赠为宝文阁待制。朴著有《章贡集》二十卷,《宋史本传》及丰清敏遗事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