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闻过则喜的意思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近义词:严于律己、知错就改、从谏如流
反义词:文过饰非、讳疾忌医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给人家敬礼。伟大的舜帝又更为了不得:总是与别人共同做善事。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
2、闻过则喜的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对他的弟子们谈到勇于接受批评的问题时,举出了历史上的三个人来:子路、禹和舜。
子路,孔子弟子之一,为人诚实,刚直好勇。他很愿意别人指出他的缺点,指出的时候,他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很高兴,所以说他“闻过则喜”。
禹(yǔ),是古代传说中的夏朝开国君主,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曾经治好了洪水的大患。他非常虚心,听到别人对他的善言劝告时,往往感激得下拜。
舜(shùn),也是传说中的古代圣王,人称“大舜”。孟子说,舜比禹更要伟大,他能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与人为善。
所谓“善与人同”,就是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同自己一样,别人有长处,就向别人学习。
所谓“舍己从人”,就是舍弃自己的缺点,遵从别人的优点。他当过农民,在河滨烧过窑,又在雷泽捕过鱼。从他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帝王,所有的长处,没有哪样不是向别人学习来的。
“与人为善”就是与别人一起行善,而这种与人一起行善的基础是吸取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从闻过则善,闻善言则拜,到与人为善,虽然有程度的不同,但其性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点。
在《论语·学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译:我真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会知道。)”把别人能够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
可见,孔、孟在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个问题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按孔、孟的要求做是非常难的。这里面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一点,还是有没有宽广的胸襟和肚量的问题。没有宽广的胸襟和肚量来处理人与我之间的关系,莫说与人为善,就是闻过则喜也是绝对做不到的。做得到的,往往确是文过饰非,闻过则讳(huì),闻过则捂,甚至闻过则拒,闻过则怒。
这样做表面上似乎保住了面子,但却失去了一个纠正错误,提升自己的机会,如果因此而铸成更大的错误,那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所以真正聪明的人要勇于面对缺点和错误,努力做到“闻过则喜”。只有在后天不断的自省,不断纠正自身错误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成为一个俯仰无愧于天地的人。
3、闻过则喜举例
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领导干部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
古人有“闻过则喜”之说,而人的本性往往是“闻喜则喜”。要做到“闻过则喜”,需要一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