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父母,是孩子情商的第一任老师。
热播综艺《向往的生活》中,几位嘉宾围坐在一起聊天。刘宪华被问:“如果何炅和黄磊必须走一个,你选择谁走谁留?”这个问题其实还蛮刁钻的,大华犹豫了很久,最后选择了会做饭的黄磊。
何老师笑笑,然后进行了现场指导。他说:“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无所谓谁走谁留,因为谁走了,都不是向往的生活。”平淡的日常中体现出来的为人处世的智慧,让网友纷纷点赞。
在一次采访里,有记者问何炅,“大家都认为你的情商很高,你觉得呢?”何老师说:我不是情商高,只是让彼此都舒服罢了。
一个人的成就,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去年,马云在浙商大会上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要想成功,必须情商强大。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80%取决于他的情商,仅20%取决于智商。
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父母是第一任老师,高情商可以让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的成长定义为三个阶段:依赖、独立、互赖。成长的过程,就是从依赖走向独立,在独立中学会合作的历程。高情商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会秉承『双赢』的思维,他们正视双方的分歧所在,总是想办法达成双方共同的目标。
双赢思维需要孩子学会全方面思考,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选择一种利人利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尽量避免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评价孩子。因为一旦孩子习惯于在比较和竞争中发现自我价值,会容易认为自己的成功来自他人的失败。即使合作可以带来更大的好处或更健康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思维却导致孩子仍想着我赢你输,耗费精力。
同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用“双赢思维”引导孩子。比如当孩子和别人争夺玩具时,让他想一想,“怎么做能让我们两个都开心?”。
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感受,比如带着孩子做一张“愿望对对碰”,左边写下孩子的愿望,右边写下爸爸妈妈的愿望。一起想一想如何同时满足大家的愿望。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用了75年的时间对几百人的一生进行追踪,发现了活到80岁仍然健康快乐的唯一秘笈,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沟通能力是情商的另一个体现,在人际沟通中,只有先了解对方,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一个概念:知彼解己。
在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养成知彼解己的习惯呢?反思一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只愿意听到自己想听到的东西,而忽视了孩子真正的想法?
“不是我不听你说,而是你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是孩子最不想从父母口中听到的话。如果你不懂得倾听,你永远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如果你愿意倾听,你就会获得孩子的信任和支持。
孩子的表达能力尚不够成熟,所以更需要父母懂得聆听。父母学会把心放在孩子身上,先感受到他的快乐、愤怒、痛苦、激动,然后聆听。孩子也会在相互理解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家庭是孩子学习情绪能力最重要的开始,父母更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教练。
1. 父母先要管好自己的情绪。
美国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曾指出:很多父母会用吼叫的方式同孩子沟通,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种有意无意的吼叫,让孩子有样学样,形成了坏脾气。
2. 爸爸参与情绪管理,效果会更好。
在成长过程中,妈妈代表着亲密性和感性,爸爸更多地代表着社会性和理性。
孩子在3岁以后,会更加重视来自爸爸的鼓励和肯定。所以爸爸要参与到孩子的情绪管理中来,学会用理性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相处:
建立规则:帮孩子确立行为边界,明确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比如,“不要玩沙子”就比“要听话”更容易明白。
自主选择: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可能只是不喜欢某一样食物。如果事先问他“晚上想吃什么呢”,就可能得到一个答案,避免吃饭时的吵闹。
承担后果:让孩子知道做错事的后果,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庭的规则才能建立。
情感连接: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被关心。
3. 教孩子学会接纳、处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
在孩子出现负面的情绪时,大人不要用“不可以这样”来警告处理,这样会让孩子失去一个练习面对和处理负向情绪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