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说话晚怎么办?从宝宝开口说出第一个字开始,就意味着宝宝成长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不过有些宝爸宝妈会担心宝宝说话晚,那么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兰姐是两个小朋友的妈妈,一个6岁,一个两岁多。放假了,难得有空她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娘家吃晚饭。席间,大人们边吃边闲聊的时候,两个小朋友已经在客厅里争执了起来。眼看争不过,小的哇的一声哭了,跑过来和妈妈告状:
小宝:哥哥,哥哥。
兰姐:哥哥怎么了?
小宝:打,打。
小宝外婆在一旁看得有些着急了。
外婆:小宝都已经两岁多了,怎么话还是说不好。
工作中我们也经常被很多家长问类似孩子说话晚,话说不清楚的问题,0~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
孩子由于个体的差异,表现在语言能力方面也是开口有早有晚、表达清晰不清晰的区别。只要了解宝宝语言发育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也就不会过分焦虑了。
1、语言准备时期(0至1岁) 基本上以简单的发音和称呼为主,我们总能听到孩子咿咿呀呀说个不停,却不知道孩子在说什么。其实,孩子在积累语言信息。
2、语言理解阶段(1岁至1岁半) 能够把别人的话与现实的东西或者行为活动联系起来,对大人的语言理解能力迅速提高,大人所说的话,孩子能够很好的理解,但是往往还不太会表达,最多会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3、语言发展的跃进时期(1岁半后至3岁) 孩子学着用词语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可以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际了。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孩子语言发展的跃进时期在时间上有所差异,有些孩子不到2岁就能够说完整的句子,有些孩子2岁半了,却仍然停留在叠字表达上。
我们需要学会辨别,有些情况必须带宝宝看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比如,孩子舌系带过短、唇裂、腭裂等异常,就会出现发声气流走向失常和发声协调困难,影响发音;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
从心理上讲,如果孩子得了孤独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会说话。
我们有两个简单的初步判断方式:一是如果宝宝不能执行简单的指令。比如,你和孩子说:“宝宝,过来~”,他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或者不理会你。二是不能用身体语言交流。宝宝无法通过身体动作、眼神等方式去表达需求,或和我们做简单的交流。
如果宝宝有这两种情况,家长一定要重视,及早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做进一步的评估及干预。
相反的,只要宝宝对大人说话有反应,能理解你说的话,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排除生理和心理上的可能情况,妈妈们就完全不用过于担心宝宝不会说话,而可能是生活环境导致的,这也是大部分孩子不开口的主要原因。
1、语言刺激
这个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长是话痨。在日常的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和宝宝介绍遇到的每一个事物,确保足够的词汇和信息输入量,并且最好用完整的句子和语法描述出相关行为或场景;平时还可以坚持给宝宝唱儿歌啊,读故事书,这些语言的刺激越早开始越好,给孩子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另一方面,对宝宝发声给予鼓励与回应。当宝宝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再次学着宝宝重复他发的音,很大几率宝宝会再次发声回应;这样的一唱一和,会感到非常开心,这也会激励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当宝宝已经可以说出简单的词汇,也能够理解家长的指令时,积极地回应就更加重要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和孩子说话语速放慢,在和孩子对话时,尽量放低身体,让孩子和自己的脸颊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眼睛要注视他的眼睛,眼神和口吻都要温柔。当孩子无法理解你所说的意思时,不要不耐烦,尽可能地去试图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2、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愿
一路陪伴宝宝成长起来的家长,对宝宝的需求很容易就通过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就能心领神会。但这样过于热心,却会使孩子丧失了与人讲话的欲望和开口说话的动力,小朋友很精明的,如此轻松可以得到她想要的,为何要费力气去开口学说话呢?
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父母不要马上替孩子说出来,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和使用新词汇。当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不要过分勤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从而为孩子使用语言提供正面的体验。
3、创造语言环境
第一点,可以创造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社交的环境,让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
第二点,设计游戏情境,父母可选择一些符合儿童的句子,采用放慢说话速度、重复说、模仿说、与儿童一起说等方式,循序渐进,还可以玩一些故事接龙、儿歌、童谣等促进语言的流利性;
第三点,不要生硬地教孩子说话,要找到相对应的环境。比如说,当你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可以一边洗,一边说,“宝宝左手伸出来,我们来擦擦左手。好了,接下来,我们洗右手,再把右手伸出来”。相对应的语言环境,丰富的表情,也许孩子一开始并不明白,但几次下来,她就会知道那些字所对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