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本书人生路线图,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啜饮着黑咖啡,观看当今世界的蜃景,怀揣对事物过往面貌的眷恋……作家们流畅、精妙的笔触,带领着读者在梦境与现实、过去与当下之间穿梭。
1
《列车时光》
这本书不再那么关于过去,而是关于我是谁,我在做的事,在读的书,在想的念头,在喝的咖啡,在踱步的地板……这本书是我的人生路线图。——帕蒂·史密斯
《时光列车》是帕蒂·史密斯继《只是孩子》之后,再次奉献给世人的一部难以归类、情感真挚的回忆录新作。作者将本书称为自己的“人生路线图”,它关于记忆与创作、文学与咖啡、冥想和侦探剧集,关于哀悼和希望,也关于时间及其流逝。全书包含二十则随笔,又如同二十个悬浮的车站,串联起她周游世界时曾流连过的咖啡馆或其他地点,得以不断接近她生命中那些重大事件的核心,和她共赴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回忆的多棱镜折射出的点点光斑,将读者带入她的灵感之地和想望之原。作者多年来拍摄的黑白宝丽来照片穿插在书页之间,仿佛来自旧日时光的护身符。
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坐在那里,喝着茶,听着收音机广播。令我高兴的是播放的歌似乎真有人挑选一些久被遗忘的老旋律。一个塞尔维亚硬核朋克乐队唱的一首《白色婚礼》,然后是尼尔.扬在唱“没有人是赢家,这是一场人的战争”。尼尔唱得没错,没有人能够赢得什么,赢只是一个幻想,这是很确定的……
2
《红蕖留梦》
本书为叶嘉莹第一本传记,由本人口述,张候萍撰写,讲述其自1924年出生起至近年的人生经历、诗词创作、学术研究和师友交游。
此本传记虽是叶氏个人经历之叙述,所述内容亦多囿于单纯的诗词圈子;但其一生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裂变的时期,社会的裂变,必然会产生一些“沟壑”,叶氏一生经历并不复杂,并无太多“故事”可说;但因着她对中国古典诗词之执着热爱,以及时代、环境之机缘巧合,使其经历有了别样色彩,在客观上为弥合某些“沟壑”——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与西方之间、大陆与**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故本书虽以“谈诗”为名,却亦是诗外之物,可为上个世纪以来国家兴衰,文化变迁、修正之脚注。
我在忧患中走过来的,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3
《比我老的老头》
一梦醒来,我竟然也七十多了!他妈的,谁把我的时光偷了?把我的熟人的时光偷了?让我们辜负许多没来得及做完的工作,辜负许多感情!——黄永玉
八十岁的老头,信手拈来,写朋友、写友情、写苦难中的快意。其中,有爱、有感恩、有乐趣,唯独没有的,是悲观和仇恨。回忆钱钟书、沈从文、张乐平等大家的文字,有些零散,但也因此读之轻松惬意。这位书、画、文、木刻皆叫佳的老人家,写起自己的前辈老友,文如行云流水,风格随怀念之人的性格各不相同。豁达通透的人生当中,可以定格如此多美妙的时刻,人生,即使哪一天会戛然而止,但他可以骄傲的说,我曾经来过,足矣!
这三个家伙都长得他妈的俊:叶浅予高大象匹马,还有撮翘翘胡子;张乐平的鼻子、额头上撮起的头发神气之极,象只公鹿;梁得所腰上有根细细的白带子跟着飘,像个洋神仙。
4
《旁观者》
是一代管理大师的亲笔自传,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
《旁观者》是德鲁克著作中最为重要的一本书,写作的目的就是在于刻画一些特别的人,以及他们的特立独行。可以说是一本短篇故事集,每一章都可个别独立。作者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和感觉,比如两次大战间的欧洲、罗斯福的新政时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的美国。
我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在我的著作中,没有一本反刍的时间像这本这么长——20年来,这些人物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行、住、坐、卧,无所不在;也没有一本书这么快就问世了——从我坐在打字机前写下第一个字,到完成全书,不到一年的光景。这本书虽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
5
《活着为了讲述》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唯一自传,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本书给所有在梦想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的人。《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传世巨著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同时,他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他说,他努力写出精彩的故事,只是为了让朋友们更爱他。本书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
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挥之不去的老宅记忆、求学经历中的奇遇与机遇、启发并滋养过他的记者生涯……搞不清楚幸福与疯癫区别的亲戚、一起经受过狂风暴雨考验的朋友、萍水相逢却难以忘记的过客……
6
《卡夫卡口述》
本书由卡夫卡口述,他的弟子古斯塔夫·雅诺施记录,也称《卡夫卡对我说》或《卡夫卡谈话录》。
本书在德国文学史上,被誉为唯一可以同《歌德谈话录》媲美的谈话录。全面反映了卡夫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从中可以看到这位貌不惊人的“鬼才”的许多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卡夫卡这个不幸的犹太人,由于自己的血统而深深感觉着是被排斥于人类世界之外的“无家可归的异乡人”,他以陌生的眼光和惊讶的神情观察人类社会,发现了这个亲亲热热、熙熙攘攘的社会表面,掩盖着一种可怕的东西,人人参与其中丽又人人受其控制。 于是他满怀恐惧,发出惊叫,这种惊叫被称为“现代启示录”,也一跃而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从而获得了传奇性色彩。
书代替不了世界。……人们企图把生活关到书里,就像把鸣禽关进鸟笼一样。……人用书籍的抽象概念只不过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牢笼。哲学家只是带着各种不同鸟笼的、穿得光怪陆离的鹦鹉学舌者。……我说的都是真话。……别人打两下喷嚏的的事,我就得用我的肺来证实。
7
《黄河青山》
规模宏大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
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分为两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本书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历史”,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他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才形容他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
贫苦与乐观,迷茫与执着,颓废与疯狂,经过记忆与文字的洗淘,闪耀着永恒的诗意的光芒。
黄永玉在《我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张乐平》的结尾中写道:
“……要是他健在多好!让我陪着他和雏音嫂、绀弩、沈表叔、郑可诸位老人在我意大利家里住住,院子坐坐,开着车子四处看看、走走多好!这明明是可以办得到的,唉!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
一梦醒来,我竟然也七十多了!他妈的,谁把我的时光偷了?把我的熟人的时光偷了?让我们辜负许多没来得及做完的工作,辜负许多感情!”
是的,人就该这样强烈而纯粹地活着,不管年纪多寡,不管命运如何。若我能活到这么老,我也要痛快地喊一声——他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