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贝网,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宝贝网→

宝贝网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早教 > 智力开发 > 诗词大全 >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古诗带拼音版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古诗带拼音版

2021-09-27 07:53诗词大全
《书院二小松》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咏小松,前三句从色、形、声写来,突出其别具一格的神韵,小松的形象已然树立,末句写松风长伴读书人,进一步扣合了题旨…

《书院二小松》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咏小松,前三句从色、形、声写来,突出其别具一格的神韵,小松的形象已然树立,末句写松风长伴读书人,进一步扣合了题旨。全诗用语别致传神,描摹真确,咏松而翻出新意,别具情韵。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古诗带拼音版

1、李群玉书院二小松古诗带拼音版

shū yuàn èr xiǎo sōng

书院二小松

táng dài:lǐ qún yù

唐代:李群玉

yī shuāng yōu sè chū fán chén,shù lì qiū yān èr chǐ lín。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cóng cǐ jìng chuāng wén xì yùn,qín shēng cháng bàn dú shū rén。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古诗带拼音版

2、李群玉书院二小松翻译

白话译文

一对青黑的松树风神超迈出尘,翠绿针叶如数点秋烟皮如龙鳞。

从此静寂书窗可听细微的松韵,还有悠扬的琴声常陪伴读书人。

词句注释

一双:指书院的两棵小松树。幽色:青黑色。幽,通“黝”。《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毛传》:“幽,黑色也。”出凡尘:超出世俗之外。

数粒秋烟:比喻小松一簇簇翠绿的针叶。二尺鳞:说的是松高二尺,树皮如鳞。鳞,形容松之外表。三国魏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

细韵:指小松细柔的音响。

琴声:琴曲有《风入松》。此处以琴声代风吹小松之声。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古诗带拼音版

3、李群玉书院二小松赏析

鉴赏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创作背景

诗人的书院中刚刚移栽了两棵小松树,诗人乘兴而为作此诗,以抒发对这两棵小松的怜惜和祝愿。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相关文章

更多>
爱宝贝网QQ交流群

782149782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宝贝网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宝贝网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爱宝贝网 © 2018-2023 www.2baobei.com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