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唐朝诗人戴叔伦的诗篇。这首诗描写了下小雪的情景。缓缓而降的雪花,让坐在窗前的人看得入迷。此时他正被什么事情愁苦着,雪花不仅是美的,还带来了阵阵寒意,似乎在反应窗前的心境。
xiǎo xuě
小雪
táng dài:dài shū lún
唐代:戴叔伦
huā xuě suí fēng bù yàn kàn,gèng duō huán kěn shī lín luán。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chóu rén zhèng zài shū chuāng xià,yī piàn fēi lái yī piàn hán。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译文
随风飞舞的雪花让人看不厌,如果更多一些,就会让树林山川消失不见。
满心愁苦的人正坐在书房的窗户下,窗外飞来的雪花带来一片寒意。
戴叔伦一生磊落光明,潇洒落拓,却在晚年于抚州任刺史时被小人诬告,仕途出现劫难。他空有鸿鹄之志,却依旧飘零红尘。
晚年的戴叔伦流离漂泊,孤苦寂寞。在兵荒马乱、卖官鬻爵的年代里,他为百姓谋福祉的仕途抱负还是没能得到展现,始终是落得如雪花漂泊江湖,感慨晚景。
在古代,百姓们把小雪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随着雨水的减少,天气的变冷,彩霓像娇羞的闺阁女子收起了灿烂的笑面。二候“天气上升”,古人看重阴阳之说。小雪节气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气下降,阴阳时序颠倒,致使万物失去生机。三候“闭塞而成冬”,小雪节气的到来,农人结束了农事活动,万物萧条苍凉,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腌菜过冬。
小雪节气到来,意味着天寒地冻的刺骨之冷开始有展露的迹象。但此时降雪量不大,亦不是十分凛冽寒冷,故称之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节气,既是寒意清冷的,又是让人觉得诗情画意的。《群芳谱》中也这样记载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旋复于空中的雪花随着寒风兀自飞舞,姿态娇柔轻透,晶莹得似女子眼中深情的泪珠,又似荷叶露珠,令人喜,也让人心生哀怨,因为落地即化。
雪花飘舞的姿态是很美的,让诗人百看不厌。尤其是少许轻柔的雪花不着意地落在树枝、山峦上,宛如是给大地穿上了一袭薄薄白纱。
明代戏曲家高濂写:“飞雪有声,唯在竹间最雅。”那一片轻盈的雪花清浅地落在竹叶上,搭配着瘦骨遒劲的孤傲竹子,更能彰显飘雪的美。想来戴叔伦是喜爱雪花的。比如他写“花雪”随风旋舞,而不是写“雪花”,这种手法实在是妙得很。不仅含蓄委婉,更写出了白雪如花的美丽,使花雪随风舞的形象跃然纸上。是的,小雪花满天,来岁定丰年。
在小雪节气到来时,古人还有窖冰的习俗。窖冰,又称敲冰、纳冰、藏冰,指冰天雪地的冬日时,将凝成柱状的冰雪敲碎后,藏纳在冰井(冰窖)中,以备炎热夏日到来时消暑、降温、冷饮。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中写:“土人置窖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
在周代,皇上会专门设置官员负责掌管冬日窖冰事宜,官名称之为“凌人”。不过,关于古人窖冰的习俗只是流于宫廷贵族中。
回头看戴叔伦写的这首。在全诗的最后,诗人寂寞独坐,屋内凄清,屋外只有片片落下的飞雪声。萧疏薄雪总关情。戴叔伦是愁人,一生飘零,所以他才用飞雪的意象暗喻自己寂寥漂泊的光阴,借以渲染内心的幽怨与哀伤,悲愁交集。
他与心中朝思暮想的女子,昔年折柳别,如今花雪满天,再见亦难。在这首诗中,诗人最后写到了“书窗”与“片”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字句,实则十分奇妙。安排在整首诗中,特别是冬季时令,更为新颖,构思独具匠心。
比如“书窗”,男子写窗,隐忍中沧桑尽显。他们临窗感伤,思绪不像女子泛滥成灾。男子笔下的窗户,是漂泊在外的孤灯独坐,念想家中妻儿或友人。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写:“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纳兰容若《浣溪沙》中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抑或,是孤寂凄清的望窗伤怀。如欧阳修《蝶恋花》中写:“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晏几道《蝶恋花》中写:“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按常理来说,窗的意象多是闺阁思妇倚窗听雨悲愁,凄苦哀怨,等待远方古人,或是临窗梳妆,触景生情,内心哀凉伤寂。宋词中窗的意象更是丰富,突出地表现了女子们在华美幽丽的窗户中百无聊赖的闺阁生活,以小见大折射出了旧时女子被封建道德所禁锢的花样年华。文人们借助窗的客观物象,展现窗外的流年变迁,表达内心缱绻细腻的主观情怀。
比如数量词“片”,就字眼单一来看,雪花虽然是寥落稀疏的,但给人传达了一种寂静轻巧的美。透过雪落无言的细微动作,充分彰显了诗人借冬日的飞雪,表达内心的愁绪。戴叔伦在诗中把一片片的雪花搭配了“飞来”两个字,画面感不仅显得集中,整体性也很是强烈,把雪花簌簌纷飞的动态美刻画得是入木三分。
稀稀落落的雪花飞舞,那些被打翻了的往事又再次涌上心头。真正让人觉得可怕的孤独,是身处繁喧的人群中,内心仍觉空落无依。全诗写了具体的小雪景色,诗意哀伤幽婉,景语即是深浓的情语,情与景水乳交融。最后,诗人以数量词一片又一片来结景,是符合诗人漂泊孤旅的沉重心情的。
红尘万丈,情殇难抹。一季豆蔻,梦断寒冬凄然夜。我可否,把沧海守候成桑田,如此,你能知晓我的等待是矜贵的。浮生流光,你是我写不完的字。执笔慰相思,却怎知越写越哀愁。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