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郡晚秋》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由外及内,由岸边的柳树写到诗人的居住环境。颔联仍是在景语之中表现人物内心情绪的波动。颈联写景中渗透了更多的感受。尾联直抒胸中感慨,在今昔对比之中,传达出无限落寞之情。这首诗笔意流畅,神韵疏朗。
qí ān jùn wǎn qiū
齐安郡晚秋
táng dài:dù mù
唐代:杜牧
liǔ àn fēng lái yǐng jiàn shū,shǐ jūn jiā sì yě rén jū。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yún róng shuǐ tài huán kān shǎng,xiào zhì gē huái yì zì rú。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yǔ àn cán dēng qí sàn hòu,jiǔ xǐng gū zhěn yàn lái chū。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kě lián chì bì zhēng xióng dù,wéi yǒu suō wēng zuò diào yú。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白话译文
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
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词句注释
齐安郡(jùn):即黄州,治所在今湖北省黄罔县。
使君:汉代对刺史的尊称,以后延作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为自称。
啸志歌怀:啸、歌是同一意思,含意是吟咏歌唱,消遣情怀。
自如:不拘束,活动不受阻碍。
可怜:可叹。
赤壁:古战场。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合在赤壁打败曹操。关于赤壁战场说法不一:一说在湖北嘉鱼县东北;一说在湖北蒲圻县西北;一说在湖北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杜牧所在的黄罔也有赤壁,虽非赤壁之战的赤壁,诗人借此发思古幽情。
蓑(suō)翁:穿着蓑衣的渔翁。蓑,一种草或棕做的雨衣。
赏析
首联点题。“柳岸风来”零是寻常之笔,而诗人接以“影渐疏”三字,则情境迥异。首先,由此可意会到季节的变迁。叶密则影浓,叶稀则影疏,夏日的浓郁柳荫转为眼前这稀稀落落的柳影,可知已是秋风萧瑟、万木萧条的季节了。其次,又可领悟到一日之间时光的流逝。光线愈强,柳树的投影愈浓;反之,其影愈淡。此刻,太阳渐渐西斜,光线渐渐变弱,柳影也渐渐转淡,最后消失在薄暮之中。此句本是写景,然而一个“渐”字,则使读者想到了画面外有一个观景人。他倚窗临风,久久池眺望河堤上的柳树……。否则,不会知道柳影之豌淡乃是渐渐变化。第二句进一步点明诗人的身份:“使君”。“使君家”应当是热闹场所,门庭若市,而杜牧的官邸却“似野人居”,门可罗雀。诗人将本来差距很大的两个场所用一“似”字联系起来,不仅用“野人居”的冷清来形容傍晚时分“使君家”的静寂,而且暗示自己身置名利场中而怀淡泊之志。此句又补衬前句:正是因为无意于官场应酬、门庭冷寂,故而独自倚窗送目于弱弱细柳。
前一联,诗人以一个悠然注目于柳影的形象将自己的精神风貌、心境、环境概括地传写出来,下面四句则选取不同的生活场景具体地描绘自己的日常生活情趣。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写诗人白天流连于山水之间、啸歌于林泉之下的情景,流露出淡然自足、乐在其中的意趣。
“雨暗残灯棋欲散,酒醒孤枕雁来初”,写诗人消磨漫长秋夜的情景。秉烛对局,本为清雅之事;然而“雨暗”、“残灯”,那投射在零散棋盘上的身影显得多么孤寂。“酒醒”一句使人想到酒醉的情形:罢棋之后,独对残灯,自斟数杯,意为消愁驱寒,不期大醉。此刻醒来,辗转床第,听着声声雁啼,更感孤寂难耐。“棋欲散”与“雁来初”相对,从低头所见转到倾耳所闻,场景的转换,使人意会到:就在这寂寞清冷之中,漫长的秋夜悄然度过了。
以上三联以散淡的笔法描写日常生活场景,画面的转换是平缓的,其语调也是平静的,诗人不平静的情感隐藏在画面之中。而最后一联,笔努一转,画面一下子跳到往昔,情感的流动也猛然加快了:“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可怜啊,当年赤壁争雄的渡口,如今只有穿着蓑衣的渔翁在那里垂钓。言外之意,我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如今被排挤到黄州,不得不逍遥于山水林泉之间,与樵夫渔翁为伴了。昔日英雄而今安在,往日壮志而今难酬。一声喟然长叹,将诗人不得意的情怀婉转深沉地倾诉出来。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虽然表现落寞、抑郁的心境,却用笔轻淡,写得意趣悠闲;不是正面抒发情感,而是将内心的苦闷隐藏在一系列意境清幽的画面之中,让人去细细体味。全诗笔意流畅,神韵疏朗。
创作背景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年)春出守黄州,到会昌四年(844年)九月迁池州刺史,在黄州约两年半。这首诗就是杜牧在黄州时创作的,是为抒发其壮志难酬之情。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