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贝网,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宝贝网→

宝贝网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早教 > 智力开发 > 好书推荐 > 好看的短篇小说推荐,跟着书本去流浪

好看的短篇小说推荐,跟着书本去流浪

2021-12-29 21:15好书推荐
八月初的几本村上游记,让我突然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思考并行动,如何成为一个为自己而努力的人。其实我一直把我自己在大理度过的日子当作是旅居,是一种旅途,也是一种生活,既有…

八月初的几本村上游记,让我突然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思考并行动,如何成为一个为自己而努力的人。其实我一直把我自己在大理度过的日子当作是“旅居”,是一种旅途,也是一种生活,既有新鲜感,也有既定轨迹。

书本是我流浪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当我听到桑塔格的那句话,“文学是进入一种更广大的生活的护照,也是进入自由地带的护照”。我在各种类型的文字当中畅游,其中的文字、隐喻、氛围,无一不让我感觉到生命的充实。

接下来的日子持续反复改稿,没有太多心思可以兼顾所有,便只读一些短篇小说集。短小的故事,随手用手机来读,有的花几十分钟,有的花几个小时。短篇小说的魅力我实在无法抵挡,不论是比起长篇,还是比起随笔。接下来的时间,争取多读一些多见识一些短篇小说,也让自己的写作有所突破。

1、《远方的鼓声》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日] 村上春树 / 2011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看到有几位友邻非常喜欢这本书,于是忍不住也找来读读。我是在网易蜗牛上读完这本的。

这本书中记录的时间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上在欧洲几个国家旅居并写作的经历。大约三年左右的时间,村上和他的妻子一直在欧洲旅居,在罗马、雅典、希腊等城市都生活了一段时间。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先拜托当地的中介或熟人寻找公寓或住宅(那时恐怕网络不发达,今天可方便多了),有时候他们还没有看到房间,光是听到描述便立刻付钱定下,然后去一个未知的城市或小岛生活几个月的时间。

村上对于那些风景名胜并没有太大兴趣,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他知道自己需要在写作上投入更多心力,他出国还带了翻译工作和写长篇小说的计划。所以这本书里的细节,大多都是在他写作之余,记录点滴的生活,描绘周围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整本书以不同的城市为标题,如:罗马、雅典、斯派塞斯岛等等。然而读完之后却并没有对各个城市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哪里他都过的是作家的普通生活。

在我看来,村上的生活可以说是完美的作家生活。有一段记录他每日生活的描述,我特别喜欢:“早餐吃完,吃完即跑步。短则四十分钟长则一百分钟左右。回来后沐浴,开始工作。写一阵自己的稿写腻了,就转移到翻译上去。翻译腻了又开始写自己的稿。”他的生活并不枯燥无聊,写作(写长篇小说和翻译交替进行)、跑步、做饭、饮酒,和妻子去散步、听音乐会、看电影。村上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文艺心的作家,而他的生活更是不会远离这些。而这些生活细节,也一点点滋养着他的写作。

我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村上写自己写作时的感受。期间他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他总说写长篇是消耗很大的体力劳动,对他来说也是非常特殊的行为,他说好像自己一个人深入密林,或者像一个迷路的人,经常会想到死亡。不知怎么的,我读完之后竟然也萌生了想写长篇的想法。

对村上来说,跑步也是生活中尤其重要的一部分,他每到一个城市都要把这个城市跑遍。在跑步的时候,能够遇到不同的跑者,看到当地人对跑步的不同态度,也能快速浏览整个城市,这也是他认识城市的独特方式。看到他在斯派赛斯岛的时候,他沿着海岸线奔跑,我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

他还会写到一些有趣的人和事情,不美化城市,也不刻意观察,语调当中反而充满了调侃。譬如在希腊的时候,选举日不被允许提供酒,于是吃了一顿索然无味的无酒饭菜;在米克诺斯生活的时候,晚上都要和妻子一起去酒吧里饮酒,借此放松;到奥地利的时候,一路都在修车,被妻子戏谑为“奥地利修车之旅”……这样的细节太多,有时候让我觉得这个作家可真小气,有时候却觉得他真实可爱,恐怕正是这样的小细节,才让人们喜欢吧。

受村上的启发,我也开始管理每天的时间划分,阅读、写作、运动、休闲,似乎一样都不能少,详细记录下来,发现生活分外充实。

边旅行边写作,这对我来说简直是最向往的生活方式之一。其实想想,我现在住在大理,也是一边写作一边生活,只是不知这样的生活能撑多久,希望是永久。

● 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

● 早餐吃完。吃完即跑步。短则四十分钟长则一百分钟左右。回来后淋浴,开始工作。这次旅行期间预定完成的有两本翻译、旅行游记(即现在写的这种东西)加上一部新长篇,所以绝不悠闲。写一阵子自己的稿写腻了,就转移到翻译上去。翻译翻腻了又开始写自己的稿。一如雨天洗露天温泉:热了爬出来,冷了钻进去,如此没完没了。

2、《雨天 炎天》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日] 村上春树 / 2016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由于上一本的良好体验,我决定再多看几本村上的游记。

这一本《雨天 炎天》是村上在希腊和土耳其两国的游记,这次村上和一名摄影师一同前去。共分为希腊篇和土耳其篇。

在希腊,他们带着拜访修道院的任务去的,一路上就是从一个修道院,徒步到另一个修道院,到达之后,大吃大喝补充体力,简单拍照和感受之后,再去下一个修道院。

讲真,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有点绝望……但还是看下去了……

土耳其篇的阅读体验相对来说好一些。和以往所知的“浪漫土耳其”很不一样,在土耳其,村上所见的净是一些武装兵力,在乡下也没有收到过多么友好的待遇,文字处处透露着一股中年男人的调侃和戏谑。

这部分喜欢的两篇是《面包和茶》和《凡湖猫》。《面包和茶》主要讲土耳其的饮食,村上受不了这里到处都有的羊肉和烹饪过度的菜色,唯独喜欢这里好吃的面包和茶,以此度日,真是又可怜又可爱。《凡湖猫》讲的是村上听说凡湖猫能够在凡湖里游泳,特别期待见到,结果屡次都被人带去地毯垫推销,最终也没有见过游泳的凡湖猫。这类坑在国内其实更多,不由得让我想笑!

● 说到信念,我觉得找遍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到像阿索斯这样具有高密度信念的地方。对他们来说,那是充满无可怀疑的信念的现实世界。对于卡胡索卡里贝亚的那只猫来说,发霉长毛的面包也是最具现实性的东西之一。

● 旅行这东西在本质上无非就是吸入空气。记忆会消失,明信片会褪色,但空气会留下来,至少某种空气会剩留下来。

3 、《边境 近境》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日] 村上春树 / 2011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三本村上的游记。脑子不想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喜欢按照系列一直读下去,处在同样类型的语言环境里,让人觉得舒适。

这本的阅读体验也不错,夹杂着不同风格的旅途。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人岛,受邀去一个私人岛屿体验,村上和另一位同行者一起在岛上过夜。结果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浪漫,相机掉到海里,意外受伤,虫子侵扰,几乎一夜都没有睡眠。第二天只好灰溜溜地拜托主人接他们返回。想象中的浪漫和现实中的生活总是有太大差距,没想到村上也有过这么尴尬好玩的体验。

最向往的应该是《东汉普顿幽静的写作圣地》,包括卡特·冯古内特在内的很多作家,都生活在这个小镇当中。大多作家在纽约和汉普顿交替生活,有事情就住在纽约,闲暇就在汉普顿写作,这样的生活模式真是让人倾心。不至于距离现实多么遥远,也不至于没有属于自己的私密。这里不缺晚会,不缺交流,也不缺一个人的安静,还真是适合写作。

横穿墨西哥和美国大陆,或许也是我所期待的,只是在村上的文字里,并没有看到太多亮点。其他诸如中国之行,乌冬面之旅,更是没有意思。

至此,村上的旅途在我这儿圆满结束。

● 船离岛后,那里重新回归无人岛,重新成为草履虫、石滩生物、林中栖居的什么以及白鹭和乌鸦的领地。——《无人岛·乌鸦岛的秘密》

● 一年中的大约一半日子,这里到处都是人。有晚会,人们走来串去,热闹得不得了。不久,到差不多厌倦了的时候,正好秋天来临,人们统统回城,而我们留下静静写作。谁也不来找麻烦,什么干扰也没有。而在渐渐觉得这样的生活单调起来,希望有什么刺激的时候,正好5月再次到来。你不认为这对作家很理想?——《东汉普顿幽静的写作圣地》

4、《水泥花园》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英]伊恩·麦克尤恩 / 2018 /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的伊恩·麦克尤恩新集,在网易蜗牛app上架,非常让人欢喜。同一系列读了四本,都比较钟意。

《水泥花园》是第一本读的,给我的感觉相当惊艳和复杂。故事由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口述,在一栋类似孤岛的房子内,他们一家人与外界很少接触。先是想要建造水泥露台的父亲去世,然后是体弱的母亲去世,少年和姐姐、妹妹、弟弟相依为命。母亲去世之后,他们回想起母亲曾和他们说的话,关于如何互相照顾,如何在这栋房子里继续扶持着生活,不让外来侵入,最终他们决定将母亲的尸体用水泥灌注在柜子当中,并且不对外宣称母亲去世的事实。之后姐姐的男友试图进入这个家庭,希望获取他们的信任,却失败离去。最终的高潮定立在少年与姐姐的性交场景,并出现了外界即将入侵他们生活的信号。

初读的时候,让我难忘的场景有两个,第一是用水泥浇注母亲的尸体,第二是最后的乱伦。说实话,这两个场景的冲击力确实很大,但在我心里印象更深的,是他们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小温情。他们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为了不让陌生的人瓜分他们的家具,不让所谓的亲戚把他们分开,才做出那样的选择。而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用外力都无法分开的情感。

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伦理道德,那么他们的行为是不是真的无可厚非?而这一切都来自一个十五岁少年,那个年纪的孩子,正是懵懂而矛盾的。

我不太喜欢别人称他为“恐怖伊恩”,因为我觉得这并不是真正的恐怖故事,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其中的温情驱动力,有了这个深层的驱动,才有了难以预料的现实。他将生活中的细小无限放大,以一种夸张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内在的情感。

或许他在质疑道德。如果按照所谓正常的流程处理,母亲去世之后,报警,通知邻居和亲戚。因为他们的年幼,他们将面临的是接受其他人的照顾,却不一定是很好的照顾,分离是一定会发生的,家产也会有所损失。是的,在道德体系之下,这一切并不会处理得那么好。所以作者以这种可能性让人们去想,或许除了道德之外,还有别的可能。包括乱伦的场景,依然是一种原始性的诉求表达。书中到处可见少年的欲望显现,而这一切在那个年纪来讲,并没有好的解决方式。

以男孩的视角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夹杂着多种的矛盾和困惑,关于成长,关于人性,关于道德,关于情感,这一切都在书中无限放大。

● 我们的房子又老又大,建得有点像个城堡,厚墙、矮窗,前门上还有锯齿形的垛口。站在马路对过看过去,它就像是某个集中精力正在回想的人的脸。

● 母亲死的时候,在我最强烈的几种情感之下隐藏着一种冒险和自由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自己都几乎不敢承认,它就是从五年前那一天的记忆中来的。可现在却一点兴奋感都没了。这些天来白天太长,也太热,整个家都像是睡着了。

● 我强迫自己继续笑下去。我觉得心烦意乱,我需要制造出大量的噪音。我笑的时候把双手撑在膝盖上,可我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膝盖。苏望着我的方式仿佛不是在看而是在回忆我。

5、《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英]伊恩·麦克尤恩 / 2018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大学时代读过别的版本,但现实告诉我,即便以前读过,也可能全部忘掉。除了记得上一版封面长什么样之外,别的一无所有,真是令人沮丧的事实。

《立体几何》是最被人熟知,也是最让我喜欢的一篇。男主人公从曾祖父的日记当中了解到“无表面的平面”的存在,以及因此而延伸出的让立体消失的折叠方法。最终他用自己学到的方法,让厌恶的妻子消失。

这篇小说有点小科幻,甚至是梦幻了,这样的奇思妙想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得来。虽然在很多场景中,例如我之前读的《砂女》,村上的《在所有可以找见的场所》当中,都有这种消失或进入另一时空的幻想,但是每次看到依然心动不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平行时空、循环、永恒,或许都是同一个命题。

同时它也唤醒了我年少时候对数学的兴趣,现在想来依然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世界。只是我们普通人对此的认识都太浅了。

《与橱中人的对话》来自一个成年人的自述。他从幼时起就被妈妈豢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成年之后才学会说话,没有自理能力,生活全部都靠妈妈,可以说是一个“老婴儿”。可是有一天,她的妈妈突然对照顾他失去了兴趣,交上了男朋友,渴望再婚。他便被妈妈像包袱一样丢到社会当中,让他去工作,去赚钱,去独立生活,可是他根本做不到。然而他无法回到原来的家,也无法适应现在的生活,只能躲在橱子里,与自己对话。

读的时候有类比自己的生活状态,小时候受到父母殷切的照顾,没有见识过任何现实世界的可怕,长大之后这些可怕一点点袭来,只能独自承受。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最为艰难的时刻,都是自己度过的。

或许这就是成长,我也曾经是橱中人。

其他的小说也同样意蕴深刻,但是侧重相对明显,可能用这样几个词就可以概括出来:性的初体验、溺水意外、裸体舞台表演、虐童、索然无味的生活、异装。

●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童贞,这令我憎恶。

● 尸体把生和死摆在了一起。

● 每时每刻我都在盘算,仿佛置身于舞台。

● 我讨厌去外面,我情愿待在橱柜里。我不想要自由。

6、《床笫之间》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英]伊恩·麦克尤恩 / 2018 / 上海译文出版社

通过这本书我首先知道,“床笫之间”的第二个字不是“第”,读“zi”三声。

依然是充满阴暗主题的短篇小说集,关于性病、恋童、枪杀、人兽,这类话题俯拾皆是。在以前我对这类型的题材不太能够接受,但是看了伊恩的叙述之后,似乎有了不同的理解。这种心理或行为的产生,不是没有源头的,它可能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脑海当中,多是涓涓细流,或隐秘得让人忽略,可能会通过某一件事情突然放大,或许即便已经出现我们仍不承认。

最喜欢的一篇是《来回》,但是坦白来讲,完全没看懂。通篇没有情节推动,只出现了一个叫做“里奇”的人,主人公视角的人看着这个叫做“里奇”的人,内心想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完全都是心理场景,类似黑暗中、睡梦前、已沉睡、日渐昏迷、临终之前,似乎各种可能性都可以成立。读了几遍,屡屡走神,依然喜欢。

对应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估计最类似的是自己睡前的状态。在进入深入睡眠之前,脑子大概就是这种状态。如果正常入睡,这段时间大概只有半小时;有段时间我曾有失眠症,这段时间大概可以持续好几个小时,突然想起来去上个厕所,自己都替自己的大脑喊累。但这对我来说是纯生理的反应,无法拒绝。

《一只豢养猿猴的沉思》是一个女作家的宠物猿猴的自白,他竟然希望自己能够有男人般的力量,保护自己的女主人。

《床笫之间》讲离婚的父亲与女儿和女儿朋友、年幼的服务生之间,竟然摩擦出爱情一般的感觉。恋爱细节尤其动人,差点让我都恋爱了,不可思议。

点名《心理之城》的人名太难记,导致我时常搞不清,也不愿意返工重读之外,这本书可以说没有什么毛病。在伊恩的主题领域,他的语言和风格真是没得说!

● 他们站在明亮的过道里,两个人都微微喘着气。斯蒂芬第一次看清查米尔的脸。

● 无论内容多么晦涩和荒诞不经。梦遗的高潮也许透露出做梦人的欲望目标和他的内在冲突。极度的兴奋是不会撒谎的。

● 他怀疑自己有生之年能否看到好多事情有很大的改变。

● “来回”是我的钟表,会让地球转起来,让黎明到来,会把她的女儿带到床上……

7、《只爱陌生人》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英]伊恩·麦克尤恩 / 2018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又是一个略显阴暗的小说,主要是性虐和杀害。在故事的开头没有显露端倪,结局还真是吓人一跳。

玛丽和科林是一对度假的恋人,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罗伯特,并被邀请到他家。他们刚开始没有觉得奇怪,但玛丽与罗的妻子聊天时发现她有强烈的付出感,她还无意中看到罗伯特偷拍科林的照片。最后一个场景是罗伯特夫妇对男主公科林的性侵和杀害场景,可怜的玛丽成为完全的旁观者。

是的,非常阴暗的小说,不多说了,也不想再仔细读,尤其是最后一章。

伊恩的一系列书总结:

关注隐秘、阴暗的心理或事件。

微小的动作、表情、心理刻画。

语言的分寸感,降低抵制和厌恶。

8、《平原上的摩西》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双雪涛 / 2016 / 百花文艺出版社

散读过双雪涛的小说,这次连续读了两本,对他的了解也略多了一些。

整体来讲,他的小说氛围呈现一种冰冷呛人、意志模糊,像是不曾去过的破败的东北小镇。

他的故事里确实常常出现这样一个小镇,艳粉街、红旗广场、春风歌舞厅、红星台球、破败工厂,他像一个时常在小镇里闲逛的无业游民,总是发现别人的故事。小说集中总是零零散散地出现这些,不由得让我期待,希望他能写一本艳粉街的群像小说。我对这样小说的喜爱,可能源于我也曾在这样的小镇生活过。

《平原上的摩西》是我读的第一篇,乍一看着实有被惊艳,细节和情节全都恰到好处,简直可以做电影脚本。这是个交错了儿时回忆与凶杀的故事,童年玩伴庄树和李斐,长大之后身份却变成了警察和凶手目击者和家属,他们在这个浮沉的动荡世界里,试图杀出一条干净清爽的路。

其次喜欢的便是《长眠》。前半段是一段类似三角恋的回忆,后半段意境变得迷离。朋友所在的村庄,地势在一点点下沉,大鱼却不断跃出,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人动了大鱼雕塑口中的苹果,朋友为了拯救村庄,将苹果吃下,然后长眠,村里人却都争抢他的尸体,试图让村庄继续回到原来的状态。故事的结局,整个村庄的冰都碎了,整个村庄都在水下。说实话对后半段的情节表示不太理解,但是那种光怪陆离实在吸引人。之后又读几遍,想到会不会是讽喻现实,或者是借这样的寓言道出所谓村民们的物质索求。然未果,继续想吧。

其余的大多是以人物为主,标题就能看出来,《大师》《无赖》《跛人》《我的朋友安德烈》,他笔下的人物大多平凡,而平凡当中似乎有不俗,共性是会为了自己的某一想法持续不断地付出,很难得。他笔下的人物会让我想起阿城或者冯骥才,但是却更普通一点,没有那么传奇,仿佛真的就是我身边的某一个人。

● 如果一个人心里的念足够诚的话,海水就会在你面前分开,让出一条干路,让你走过去。不用海水,如果你能让这湖水分开,我就让你到我的船上来,跟你走。

● 我想了想,说,我不能把湖水分开,但是我能把这里变成平原,让你走过去。

9、《飞行家》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双雪涛 / 2017 /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方化为乌有》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故事,同样发生在一个工厂里的杀人案件,编辑在两个写作者的笔下都看到了。春节前夕,他们三个人聚在一起,因为这一场久远的死亡。像《罗生门》,永远都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

《飞行家》《刺杀小说家》,事实上这两篇的主题我都相当喜欢,前者是一个平凡生活中的人,躲起来做一件相当梦幻和冒险的事情;后者是有人因为别人写的小说而产生了命运的改变,因而雇凶杀他,小说里的故事,现实中的小说家和杀手,故事一直前行,却没有结局(是的,我又没看懂)。这两篇放在一起说,是因为都是双线行文,说实话,我不喜欢看这种形式的小说,看着看着突然跳到另一个视角,阅读失去连续性,很难受。

另有一篇《宽吻》,很像村上春树,真的差点以为是在看另一本书。

● 裹着军大衣蹲在坑边想着,冷风吹动我嘴前的火光,也许我应该去门房的小屋里喝点酒暖暖,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痛快地喝点酒,让筋骨舒缓,然后一切就都清晰起来了。

● 你知道艳粉街是个啥形状?他说。我说,圆的。他说,对,从上面看像盘蚊香,一圈一圈的。

● 我们并不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迷宫,为什么过去,现在,未来并肩而立,各自循环。只是建造,只是呈现,只是请君入瓮。

10、《迷人的流浪》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英] 柏瑞尔·马卡姆 / 2018 / 湖南文艺出版社

最早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就尤其喜欢,读后更是深深被吸引。

初看书中的故事,关于草原上的、战争中的、拍卖会上的马,关于惊险的、打赌一般的航行,关于爱情和友情之间的人兽决斗,这些题材充满了爆裂的男性荷尔蒙,一时间让我想到大漠、荒原,以及我从未感受过的战争年代。

书中的冒险故事虽然吸引人,但我觉得比起类似题材的故事,例如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非洲的青山》来讲,稍显戏剧性,缺乏代入感。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记忆中的往事》《上尉和他的马》《迷人的流浪》,第一个故事精准地拿捏马与马之间的争斗,第二、三个故事写人与马之间的一种浓烈情感与惺惺相惜。我未曾仔细体会过动物的情谊,但在作者的笔触之下,似乎让我更加相信这种情感的存在。

而让我惊奇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柏瑞尔·马卡姆竟然是一位女作家,而且大多冒险的迷人场景都是她自己的亲身体验。这不由得让我反思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狭隘。她是英国的飞行员、冒险家、驯马师、作家,在东非长大,曾架飞机横越北大西洋。这样的经历让她更显与众不同。

身为女性,我也一直对女性的经历或作家很感兴趣,但是像这样类型的女作家的确少见。前几篇小说里,我几乎看不到常见的女性笔触和色彩,甚至将作者想成一个可以和海明威勾肩搭背的硬汉。了解到她的经历之后更是让我觉得羞愧。自己作为一个女性,实在太过平庸和软弱。

以前一个朋友和我讲他认识的北欧女孩子,各个身高马大,如同远古的维京人,体能和思维,同样都很强悍,站在她们面前,才真正不需要思考什么性别差异。我也想到自己,以及身边的女孩子,甚至是一些男孩子的样子,真的让我对性别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理解。

● “你看到它永远在向前跑,”他说,“你也看到了它的垮掉。坦普勒的身体里只有半匹马,但它仍然一直跑着。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成为逃兵?”

● 你若是亲身感受过这高大的身躯里所蕴藏的力量、速度和智慧,一定会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你会知道它的牙齿能咬断骨头,它的蹄子能踏碎一个人。而里戈的蹄子就踏碎过一个人。

● 我唯一记得的,就是突然感知到的那种可怕的力量,那是可以毁灭一切的力量,来自最为温驯的动物,向人类俯首的奴隶。

11、《东京奇谭集》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日] 村上春树 / 2006 / 上海译文出版社

闲来再读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相比他的长篇,对短篇更喜欢一点,但是却依然是那种不痛不痒的喜欢。大多是平常人的生活与现实,但却不像卡佛一样,一下戳中人心。也有微小的奇幻感,但是具象的处理让人觉得牵强。只是阅读体验流畅,分外好读,恐怕这也就是他流行的原因吧。

相对喜欢的两个故事如下。

《哈纳莱伊湾》,写的是一个中年母亲,每年都会去儿子意外葬身的海岛生活一段时间,在那里她逐渐适应生活。其情感变化和生活场景,绝望当中透露着隐忍,真实可感。

《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先勾勒一个在走廊中意外失踪的男人,男主人公主动为他的家人寻找线索,徘徊在楼道当中,分析各种可能,二十天之后男人在仙台被发现,二十天的记忆也一去不返,男主人公继续寻找着什么。打开脑洞之后,我想男主人公可能也是在寻找一个出口,或者入口,他可能是想回到过去的生活,也可能是想逃开当下的生活,所以才会不计报酬地去探究同类的案件。而作者似乎很不喜欢把这些都表露出来,任由读者去想。

其他几篇便都没有太多感触了,譬如探究生活中有太多巧合,或以一个天天移动的肾形石类比独身,或是因为猴子偷走名牌而忘记姓名,我表示这些隐喻让我无法相信和接受。

● 我大概又要在另一个场所寻找门、雨伞、炸面圈或大象等形状的东西,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

● 契机比什么都重要。那时我忽然这么想来着:偶然巧合这东西没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有形的东西和无形的东西——假如必须选其中一个,那么就选无形的!这是我的规则。碰壁的时候我总是遵循这一规则。长远看来,我想所产生的结果是好的,哪怕当时难以忍受。”

12、《碎片》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日)青山七惠 / 2011 / 上海译文出版社

青山七惠算是日本八零后作家里的较有声誉的,大学时代就看过她的《一个人的好天气》,虽记得不清,但那种字里行间的淡淡生活感还是让人打动。她的作品让我觉得,一个作家能够把某一方面做到纯粹,便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她的故事题材都很日常,几乎没有情节上的反转,大多是日常的生活,细腻的感受,悠远的回忆,这种文风虽然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很打动人,日常生活的代入感同样非常强烈。偷偷讲一句,我自己目前的写作状态,也倾向于这类型的表达。

《碎片》里,因为各种原因,女孩和父亲两人独自外出游玩,隔着文字都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交流的尴尬和障碍。隔代之间的交流,总是困难重重,至少在我自己和周围同龄人的生活当中,这种困难几乎成为现实中排名前几的难题。作者没有致力于如何解决这种困境,只是缓缓倾吐,因为问题的答案,永远需要读者自己得出来。

《榉树的房间》,写即将踏入婚姻的男主人公,在准备搬家去往新小区的时候,意外怀念与自己同住一栋楼的前女友,点点滴滴的往事涌上心头,没有任何缘由,也没有任何影响。来来往往的生活,面对别离,面对新生活,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感受或许大都相似。

《山猫》这篇,稍微让我觉得有点不解。婚后的杏子和秋人,迎来的第一个客人,是来东京参观大学的侄女。杏子带着侄女四处转了几天,像是提前体验了有女儿的生活,只有在即将登上东京塔的时候,排了很久的队,侄女却说恐高没有上去。但最后一天丈夫带侄女出游的时候,却说一起上了东京塔,还相约之后要去侄女所在的旅游区看山猫。故事看似有所反转,却也没有道出其中缘由。好似我在现实中的状态,永远不愿意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但如果这本书出自别的作家,不得不怀疑侄女和丈夫秋人之间是否有些什么邪恶的事情了。

● 他那既没有看任何地方,也没有在跟谁说话,只是投向空中的视线,在照片里勾勒出了一条斜线。

● 搬家之前不是得收拾以前的旧东西吗?即使是想要扔掉的东西,在扔掉之前也想最后再看一眼吧。这就和搬家一样,你现在是想要把小麦扔掉吧。只不过,不忍心就这么扔掉,才会这样最后一次温情脉脉地回忆起小麦来的。”

13、《黑暗中的笑声》

短篇小说的魅力无法抵挡,跟着书本去流浪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2006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纳博科夫在小说的最一开头就为大家说清了这个故事:“从前,在德国柏林,有一个名叫欧比纳斯的男子。他阔绰,受人尊敬,过得挺幸福。有一天,他抛弃自己的妻子,找了一个年轻的情妇。他爱那女郎,女郎却不爱他。于是,他的一生就这样给毁掉了。”这个梗概平淡无奇,但是纳博科夫的自信就是这么可怕,他知道大家会继续读下去。

欧比纳斯深深对情妇伊丽莎白着迷,容忍她的各种小花招。然而伊丽莎白并不爱他,只是希望在动荡的情感之后,收获一波稳定的物质来源。伊丽莎白以情人的火辣口吻写信到欧比纳斯的家里,欧比纳斯的妻子带着儿女连夜离开。欧比纳斯以为自己就此获得了爱情的眷顾和救赎,然而孩子的意外病逝,伊丽莎白和以前情夫的暧昧关系,再次将他推入深渊。他发现伊丽莎白和他的好友之间存在奸情,深想逃离,却出了车祸,双目失明。在黑暗当中,他开枪射杀他们,自己却成为被终结的人。

如此看来,故事依然很简单,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欧比纳斯与妻子、情人伊丽莎白的三角关系,后半部分主要是欧比纳斯与情人伊丽莎白,以及另一男子之间的三角关系。即便故事已经如此简单,仍然挡不住它深刻的魅力。

情节的反转。故事梗概中已经能见情节的动荡,虽有俗套的嫌疑,但是每场情节的爆发都恰到好处,让人几乎忘了这是一场三角恋爱。我只读了两三次,但对其中的好多情节印象深刻,欧比纳斯的女儿去世的场景,伊丽莎白在宴会上重遇以前情夫的场景和尴尬,欧比纳斯听到旁观者叙述情人与朋友的情话连篇……这些反转点无一尴尬,全部达成效果。

细节的到位。即便是读完这本书很久,我依然能够想起很多关于这本书的细节,伊丽莎白在触摸下抖动的肩胛骨,欧比纳斯奢华的生活,他的妻子脸颊上的雀斑,情夫递给伊丽莎白的速画像……不禁让我想到微表情、微动作和微心理的重要性。

俗套的故事,也能写成如此经典的作品,纳博科夫的语言真是让人佩服。他的力量是能够让人瞬间代入其中的,这也是我尤其钟爱的一类小说。

● 一个艺术家应当把他的美感当作惟一的指南,这样他就永远不会误入歧途

● 生活这场玩笑的中心往往就是死亡。

● 这情景恰像一个人从梦中醒来,却发现自己被埋进了坟墓。

爱宝贝网QQ交流群

782149782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宝贝网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宝贝网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爱宝贝网 © 2018-2023 www.2baobei.com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