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这一主题,是很多文学作品绕不开的话题。
爱是什么?
爱是“黄土白骨,我守你百岁无忧”
爱是“我爱你,与你无关”
爱是“平凡生活里的英雄主义”
爱是……
今天和大家分享4本关于爱情的超级经典名作,每一本都值得一读。所有我们心头关于爱的困惑,看完这4本,便都能理解了。
1、《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
豆瓣评分:9.0分(77330人评价)
有时候爱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我迷信爱情的年轮,假如有永恒的爱情,它一定是非常苍老的。——苏童
一看名字就知道,《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长篇小说,它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
当然,这一部被定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不是几句简短的介绍就可以概括的,要想读懂这部小说,我们或许可以借助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苏童的解读。
苏童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用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写的,但也不像传统文学那样一板一眼、沉重累赘,他写得很轻很飘,或者说是写得有飞翔的感觉。它的叙事线索非常稳定,结构也很简单,它只围绕着一女两男和他们身边的那几个亲人展开,因此没有任何的阅读障碍。
书中写的是一场真正的爱情,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特别温暖:一个特别漂亮的美女,在青年时代嫁给了一个爱她的人乌尔比诺,另外一个爱她的男人阿里萨,一生都在追逐她,追逐这段似乎不可得的爱情。后来乌尔比诺死了,阿里萨终于得到他的爱情。这里横空出现一个情节:有一个机会让他们坐上了同一条船。船长为了让这对年迈的、错失几十年的男女能够好好地在一起,在船上挂上了一面黄色的旗帜,代表这艘船上有霍乱,不能靠岸。最后只说他们会一直待在船上,但没有说他们要在船上待到什么时候,当然也没说一定要待到死。这种浪漫因为建立在如此庞大的爱的基础上,就已经不仅仅是浪漫,更是某一种力量,某一种心酸的力量,也可以说是某一种美的力量。爱,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就是一场霍乱,它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在这里是美好的。
这部小说在那么多关于爱情的文本中显得与众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这部小说里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阿里萨,一个爱上一个女人几十年而不得,一开始要为那个女人保持贞洁,后来为了破坏自己对这个女人的贞洁,放纵自己的生活,成了一个浪荡子。在几十年之后,乌尔比诺死了,他心目当中的年轻时追求的那个美女又恢复了自由,他又可以追求了。
对于一个真正的圣徒来说,浪荡子也只不过是表象。
川端康成讲过一句话:“青年人有爱情,老年人有死亡。”《霍乱时期的爱情》恰好对于川端康成的表述做出了一次极好的修正。老人既有爱情又有死亡,这里的死亡变得很动人,爱情就变得更加动人。一个好看的爱情故事——向着它应该发展的方向发展,而在每一个发展的同时,它所给予你的都超出了你的预期,这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必读之处。
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斯蒂芬·茨威格
豆瓣评分:8.7分(49686人评价)
人世没有如果,只有后果。——麦家
在你的人生中,是否也曾深深地暗恋过一个人?那份暗恋带给你的回忆是甜蜜的,还是苦涩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这样一部关于爱情的短篇小说。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封长达两万五千余字的暗恋信。本书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深陷于暗恋旋涡中的女人。她倾尽了一生力气爱着那个叫作R 的作家,在生命弥留之际,她终于决定以书信的形式把这份感情告诉对方。
世间上的暗恋何其多,为什么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得到高度认可,就连高尔基在读完之后都赞叹不已,说它“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不妨听听文学大师麦家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解读。
麦家解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就是这部小说,这里面跳动着一个女人极端痴情又凄凉的心,你要准备为它流泪。
我认为,这是世上最凄婉动人的一封信之一。你,一个从来没有认识过我的唐璜式的男人!我,一个13 岁就痴情于你的少女,一个为你付出全部爱情的女人,一个为你生下孩子的女人,一个把你孩子养大的女人,一个刚刚失去孩子的女人,一个已经苦得没法活下去、准备去死的女人,用生命的最后一点时间,写下这封惨绝人寰的绝命书。
这真的是一封惨绝人寰的信,一个女人为你失去了少女的天真烂漫,姑娘的芳心恋情,生为女人的骄傲、娇宠、尊严、贞洁、妇道、孩子、生命;一切的一切,你却有眼不识,不知不晓;她为你低下头,弯下腰,跪下来,趴下来,钻到缝里,低到尘埃里。
我要问,这是一个误会吗?我要说,正因是误会,所以更为惨绝!我要问,这是女人自找的吗?我要说,正因是自找的,所以也更为惨绝!这不是一个故事,一部小说。作为故事和小说,它缺乏故事和小说应有的理性,或者说逻辑性,也可以说纪律。小说的参照体是现实,是生活,生活中这样的人和事毕竟少,缺乏普遍性。
这里面的人,这个陌生女人,她缺乏现实基础;她是个案,是奇人怪事。怎样用一个特殊人的一桩特殊事,去打动一个普通人,一个被现实逻辑统治的读者,这是需要技术和窍门的。我们古代,自魏晋南北朝起,有大量“志怪”和“志人”小说,包括《唐传奇》,讲的多是奇人异事,或者逸事逸闻,新鲜刺激,好看得很,也好记得很,听了就可以转述,但你很少也很难被感动;你可能会惊心动魄,但不会撕心裂肺。为什么?因为缺乏现实逻辑,缺乏人之常情、世之常理的依托和支持,你不会把自己放进去;你会觉得,这是古代的事、天上的事,落不了地,更不会落到你身上,所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一种旁观的心态;你会把它当作谈资,不会化作心智。这是这类小说基因里的风险:也许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东西,浅薄得很。
一个缺乏现实基础的小说,怎么就成功了?
这部小说是从悬崖上开始生长,长在石头缝里,缺土少肥,吃风吃寒,很难长大,长大了可能会被自重和风力拽入悬崖。但最后坠落悬崖的不是它,不是小说,而是我们,是读小说的人。这就是茨威格了不得的地方,他总是铤而走险,而又总能涉险过险,有惊无险化险为夷。这当中暗藏着大量技术、魔术性的东西:语言的魅力,刻画的功力,人物的设计,情绪的收放,节奏的把控,细节的精致打磨,等等。
小说是一把枪,它的子弹直穿人心——只穿身体的小说,一定不是好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便是如此。
3、《倾城之恋》
张爱玲
豆瓣评分:8.5分(94014人评价)
生命从来不简单,也不可能简单。——马家辉
人在时代里面,经常处于自卑和自大之间,你如何去看,如果去安顿,如何去理解,还有你得理解正确,没有人可以给你答案的,到最后只有你自己去判断,去认定是否真的,去相信。你选择相信什么就是什么。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小说之一。这是一部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也是一部张爱玲倾情打造的融合了她个人情感的作品。
关于《倾城之恋》的解读有很多,但我认为,香港著名作家马家辉的解读最为精彩。
马家辉解读《倾城之恋》
▲▲▲
《倾城之恋》讲了一个上海女人白流苏,很早就结婚了,但也很早就离婚了,离婚之后她回到了婆家白公馆,和一群亲人住在里边。她当然受尽了冷言冷眼,而且手上的钱也被她的哥哥拿去用了,她很委屈。可是就在这样的境遇下,机会来了,她的侄女白宝络要相亲,相亲对象是范柳原,在外国读书的情场老手。相亲那天,白流苏陪着去了,结果反而是她跟范柳原眉来眼去。之后有意无意之间,白流苏就开始勾引范柳原,两个人干柴烈火,故事就来了,情场老手就懂了。相亲见面后,范柳原透过媒婆邀请白流苏去香港跟他见面,在香港就住在浅水湾酒店。
范柳原先冷落了一下白流苏,让她要得到又要不到,最后让白流苏空手回到上海,让她的心悬在那边。回上海之后,过了大概一年,战争爆发了,范柳原又邀请了白流苏去香港,然后两个人就在香港经历了战争,最后在战争的困局里面无路可走,范柳原有点儿无奈了,唯有说,好吧,那就结婚吧。
在整个故事里面,其实就只有两个勇敢的人,一个是范柳原,另一个就是白流苏。他们敢在时间里面掌握机会,去抓住自己的命运。特别是白流苏,她敢于跟侄女的相亲对象跳舞,眉来眼去,然后报复。她敢应约去香港,接受范柳原的轻佻。第二次去香港,她敢与范柳原一起经历生死。她勇敢地掌握了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她是跟着时间同步,甚至走在时间的前面。
范柳原其实也是如此,他在英国长大,他明明跟这个女人相亲,却搭上了另外一个女人,然后在战争里面无奈,最后身边只剩下一个女人了,严格来说,他可以不要白流苏。可是,他就一起生活,一起过日子。但他也并没有完全放弃他的风流。张爱玲很有趣,在故事最后说白流苏的纠结感觉,“范柳原把她当作老婆了,跟她成亲了,好像定下来了,可是范柳原不再跟她讲俏皮话了。”范柳原把所有的俏皮话都留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所以白流苏看得很清楚,可是白流苏也感到庆幸。她说这是好现象,因为范柳原完全把她当作自己人了,把她当作名正言顺的老婆。然而白流苏还是有点儿惆怅,明白要抓住一样东西,就要付出另外的一样东西。所以一个人怎样跟时代同步,走在时代的前面,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他们正是拥有选择的勇气。
但,话说回来,可能冥冥中有些很诡异的神秘的东西,没有人说得清楚,到底真的是你选择了,还是外面的世界来成全了你。倒过来看或许都是一样,你看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动,好像跟你无关,那个世界的变动不可能因你而起,但你又隐隐觉得自己跟外面的世界有着神秘的牵连,说不定,外面世界的存在,是为了你。
4、《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豆瓣评分:8.0分(14833人评价)
世间从没有爱玛·包法利夫人这个女人,小说《包法利夫人》却将万古流芳,一本书的生命已经超过一个女人的寿命。——苏童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里说:“世间从没有爱玛·包法利夫人这个女人,小说《包法利夫人》却将万古流芳,一本书的生命远远超过一个女人的寿命。”
这本书的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主人公爱玛嫁给平庸的乡村医生包法利后,瞧不起自己的丈夫,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削的对象。最后她负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杀。它是有关婚外情悲剧的爱情故事。
要读懂这本书,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书中的故事是如何展开的?为什么这部小说号称作者的必读经典?
对于这些问题,推荐你去看苏童对于《包法利夫人》的解读,非常透彻!
苏童解读《包法利夫人》
▲▲▲
《包法利夫人》有一个精心构思的故事脉络。故事是关于女主人公爱玛的欲望与堕落。
爱玛一出场就是带有悬念的,爱玛的父亲是一个鳏夫,膝下只有她这一个女儿,两人相依为命。她本是特别娴静的人,过的生活却很压抑。福楼拜先生短短的几笔就把爱玛身上的矛盾性格点出来了。他说爱玛喜欢教堂是喜欢教堂外面的花卉,喜欢音乐是喜欢那些你情我爱的歌词,喜欢文学其实是喜欢文学的浪漫和刺激,这寥寥数笔不仅交代的是虚荣心,也把这个女人矛盾的、不安分的心勾勒了出来。爱玛少女时代进过修道院,在修道院别人侍奉上帝,她却看了很多浪漫奇妙的小说。她就是在这样一个叛逆的暗流中长大的,这种天性使她想做贤妻良母又做不到,最后成了著名的包法利夫人。
这本书讲的是女性的故事,但这个欲望的故事也可以影射男性,它写的是人性的种种矛盾,爱玛浪漫、虚荣、自私、叛逆、不甘平庸,这一切似乎是人性正常的内容,不应该那么致命和邪恶,可是福楼拜描写的是在适当的社会条件下,寻常的人性之树开出了不寻常的恶之花!
就是这么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福楼拜在创作它的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一种堪称完美的叙事。这部小说是没法改的。很多伟大的小说,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你是可以给他改掉一些,这样读起来会更舒服一点儿;但《包法利夫人》精练到你想在哪里砍掉一句都是不对的,它经得住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