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枝挂剑,汉语成语,拼音是sōng zhī guà jiàn,意思是比喻重信义。出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1、松枝挂剑的意思
比喻重情义。
近义词:悬剑空垄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译文:《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当初出使晋国,向北出发途经徐国时,碰到徐国的国君。徐君很喜欢季札所佩的宝剑,但不好意思明说。季札看透了徐君的心思,但因为要出使晋国,就没把宝剑送给徐君。等季札返程又到了徐国时,而徐君已经死了。于是季札把宝剑解下来,挂在了徐君坟旁的松树上。”
2、松枝挂剑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吴国贵族叫季札,是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季札富于才学、修养,而对权位淡漠。 一生多次出使于鲁、齐、郑、晋、徐等国,为各国贤士大夫所称誉。
有一次,季札途径徐国,碰到徐国的国君,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两人在交谈时,徐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看出来了,于是解下宝剑递给徐君看。徐君将宝剑捧在手中仔细端详。
当时,吴国是盛产宝剑的,吴国的宝剑那是天下闻名。而季札的宝剑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口头虽没言明。季札也看出端倪,但是季札也没有办法,自己还要遍访列国,宝剑是当时官员的身份标致之一,如果没有宝剑,自己不好办事情,同时遇到危险也无法防身。于是当时未便相赠。
等季札办完公事后,再经徐国时,不曾想徐君已死。季札悲痛万分,于是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成语“松枝挂剑”,用来比喻重信义。
3、松枝挂剑例句
现在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像这种松枝挂剑的事情说出来可能很多还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