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kān zhī lùn ,刊:削除,修改。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
1、不刊之论的意思
刊:削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就削去重写。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也作“不刊之说”。
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颠扑不破
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不足为法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译文:汉·扬雄《答刘歆书》:“这真是可与日月齐辉、不可更改的文章啊!”
2、不刊之论的故事
汉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辞赋家名叫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 )人。
扬雄小时候好学,不只是研究章句,通晓字词解释而已,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宽和,口吃不能快速讲话,静默爱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不故意修炼品性来在世上求取声名。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自身胸怀博大,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不合己意,即使能富贵也不干。却很喜欢辞赋。
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认为作赋乃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
王莽当政时,刘歆被封为上公。刘歆和扬雄都是当时的大才,而政治和学术倾向各异。扬雄有些口吃,觉得还是写信交流更方便,于是二人经常用文章互相交流。在扬雄的《答刘歆书》中,扬雄对张伯松的文章非常赞赏,张伯松也并称赞他的文章:“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3、不刊之论例句
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这篇论文言辞凿凿,所提出的论点不容置疑,可谓不刊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