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口牛后(拼音:jī kǒu niú hòu)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鸡口牛后”的原义是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也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可在小范围内自主,而不愿在大范围内听命于人;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
1、鸡口牛后的意思
原义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译文:《战国策·韩策》:“臣下听俗话说:‘宁可做鸡口,不可做牛肛门。’现在大王要拱手向西称臣事奉秦国,和做牛肛门有什么不同呢?”
2、鸡口牛后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一“纵横学”。鼓动秦国与其他六国建立友好“联盟”,然后各个击破,但是秦惠文王没理他。
苏秦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乡。家里人看见他狼狈的样子,都不愿和他说话。后来苏秦改变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决定采用“合纵”的方法,让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苏秦在游说赵国后,来到韩国游说韩宣王:“韩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土方圆千里,甲兵数十万,拥有天下的强弓劲弩,士兵十分勇猛,可以以一当百。如此强盛的国家,如此贤明的君王,却准备向秦国屈服,这样不但国家受辱,天下人也会耻笑。如果大王归顺秦国,秦国一定要求割让宜阳、成皋两地。一旦同意,秦国就会变本加厉,土地有限,秦国的欲望无限,那样离灭亡之日就不远了。俗话说:‘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也不愿做大而臭的牛屁股。’现在大王归顺秦国,这和做牛屁股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此贤明,拥有如此多的雄兵,却得到个牛屁股的名声,我实在替大王感到羞耻。”
韩宣王听完脸色大变,手按宝剑,仰天叹息道:“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也决不能侍奉秦国。既然赵王已经有了主意,我愿意举国听从您的安排。”苏秦从韩国的优势和切身利害出发,终于说服了韩宣王。就这样,苏秦一个一个地说服了六国,最终六国结成了以楚国为首的联盟。秦国也被六国孤立起来。
后人从“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提炼出成语“鸡口牛后”。比喻宁可在小范围内自主,而不愿在大范围内听命于人。
3、鸡口牛后例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什么工作都是一样的,没有鸡口牛后,高低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