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宝贝网,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

宝贝网→

宝贝网公众号
您的位置:首页 > 早教 > 智力开发 > 好书推荐 > 推荐6本外国人写的书,带你看不一样的中国

推荐6本外国人写的书,带你看不一样的中国

2022-10-09 20:33好书推荐
关键字: 好书 外国人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当局者迷,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很多现象,往往因为太过熟悉而无感;对于很多问题,由于习以为常,也选择了视而不…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当局者迷”,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很多现象,往往因为太过熟悉而无感;对于很多问题,由于习以为常,也选择了视而不见。

但外国人就不是这样的。尽管他们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至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这就好比照镜子,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样子。

 “古人以镜,可以正衣冠”

今天,为大家推荐6本外国人写的书,带你用第三只眼睛看不一样的中国。

1、《江城》

书单丨原来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这么“有趣”

彼得·海斯勒

这是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第一部有关中国的作品。《江城》和《寻路中国》、《甲骨文》一起,构成了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

这位美国作家擅长用善良、宽容、不带偏见的视角,记录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他的文字充满了生命力。可以说,在书写中国这件事情上,何伟提供了一个标准。

《江城》的素材来自1996年他初到中国,在重庆小城涪陵做英语外教的经历。何伟用细腻、幽默的笔触,将任教期间与学生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和接触,都记录了下来。

作者毫不掩饰自己对涪陵的热爱,他将涪陵称为“自己在中国的家乡”。他赞叹长江之美,同时痛心于过度开发,破坏了长江的生态和周边历史遗址。他写道:

    “我掌握了这条河的语言,就像熟悉字母表一样逐渐熟悉了岸边的每一处细节,有了真正的收获。但我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我所失去的,此生难以挽回。在这条壮丽的大河上,所有的雅致、美丽、诗意全都不复存在!”

何伟非常关注各种社会大事件中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很多读者说“从涪陵的街道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对我们而言,阅读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从疲于奔命的生活中停顿片刻,看看自己的样子,并学着跳出固有思维体系,更加独立地评价周围的人与事。

2、《长乐路》

书单丨原来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这么“有趣”

史明智

这本书的作者史明智,是与何伟和接下来要介绍的《再会,老北京》的作者梅英东同一批来到中国的“和平队志愿者”,他目前的身份是NPR(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驻上海记者。

作者没有以宏大的国家和经济视角为切入点,而是以上海“长乐路”为窗口,展示了普通中国民众的生活图景:

遭遇“强拆”的“陈市长”弄堂糟心事,卖葱油饼的冯叔和他热衷于购买“快速致富产品”、不时加入各种“传销投资计划”的老伴,纠结于“体制内外”、挣扎着经营三明治店的男孩CK.....

在中国生活越久,史明智越觉得看不懂这个国家。他试图通过描写十几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的故事,展示时代变迁、经济快速发展在普通人身上的烙印。

在某种程度上,长乐路一条街上的居民,基本覆盖了从社会精英到普罗大众的各个阶层。这里集聚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焦虑和问题,是透视中国的“窗口”。

这是一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所处现实的书。

3、《再会,老北京》

书单丨原来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这么“有趣”

迈克尔·麦尔

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麦尔,中文名梅英东。和何伟一样,梅英东也是个热爱中国,长期居住在中国、书写中国的老外。

梅英东在北京生活了8年。他曾对北京“一见钟情”,但正如长久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外来者,都不由自主地会对它爱恨交加一样,梅英东对于北京的感情也很复杂。

他热爱北京,因为这里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拥有富有人情味的市井气息。他痛恨北京,因为这一切都消失得太快了,一个城市让人产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的“符号”,被快速发展的经济无情地碾压到了脚下。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前门大街改造的时候,施工方曾经用挡板遮盖沿街两旁的房屋,上面写着:

    “再现古都”

    不知是哪位居民或是路人,好事地把这个标语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却道出了更多人的心声:

    “再见古都”

梅英东试图用自己的笔,记下一个市井、原汁原味的老北京,他试图探究胡同、老建筑消失的原因。这是一部“拆之简史”

这本书提醒我们:随着一座座老建筑倒下、一条条老胡同拆除,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其所承载的生活方式、民族记忆甚至是文化传统。

4、《鱼翅与花椒》

书单丨原来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这么“有趣”

扶霞·邓洛普

这是一个英国女孩遇到中国菜的故事。

它让人想起B站上很火的一类视频:让外国人尝中国的美食,看看对方有什么反应。

这类视频之所以火,一方面是因为观众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希望我们的美食被外国人接受、认可。

后者其实并不容易,因为社会、文化乃至心理上的隔阂,很多外国人本能地接受不了许多传统中国美食,比如鸡爪、皮蛋、脑花等等。

《鱼翅与花椒》的作者扶霞·邓洛普就是这么一枚英国人。来到中国后,面对“中国人啥都吃”的情形,她从最开始的抗拒到热爱,经历了一段艰难的转变。

扶霞以生动幽默、色香味俱全的笔触,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中国菜,字里行间洋溢着“很好吃”的感觉。

同时,作者也更深入地探讨了饮食背后的人生百态和中西文明差异。她悟出,“吃”即文化。她写道:“在中国学习烹饪的语言,其实也是在学习人生的语言。

这是一本吃货们一定不要错过的书,相信它也一定能为我们带来文化交流上的启发。

5、《口岸往事》

书单丨原来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这么“有趣”

吴芳思

这是一部英国汉学权威学者沟通中西文化的用心之作。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启了整整一百年的条约口岸历史。作者通过大量侨民的回忆录、笔记,描述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见证了一百年里诸多历史事件。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No Dogs And Not Many Chinese”。作者特意对题目作了解释:“No Dogs”指的是传说中立在上海公园、被国人视为奇耻大辱的那块告示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6、《中国1945》

书单丨原来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这么“有趣”

理查德·伯恩斯坦

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年,也是中国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的一年。对日作战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最终和平,内战的阴影开始在中国上空笼罩,原本就复杂的国共关系更因美国和苏联的介入而增加了变数。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用引人入胜的笔调,描述了这个美国与中国关系的转折之年。他认为,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

爱宝贝网QQ交流群

782149782

欢迎各位妈妈加入交流!

宝宝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 官方微信→

    宝贝网官方微信→
  • 手机触屏版→

    宝贝网手机触屏版

Powered by 爱宝贝网 © 2018-2023 www.2baobei.com版权所有,专业的母婴育儿知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