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是一则来源于文学作品的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鉴:镜子;殷鉴:可以作为殷朝的借鉴。)原指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泛指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常用于劝勉人以免犯错。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1、殷鉴不远的意思
殷:指商朝后期。鉴:审查。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近义词:前车可鉴、覆车之鉴、前覆后戒
反义词:重蹈覆辙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译文:《诗经·大雅·荡》:“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2、殷鉴不远的故事
西周时期,周厉王在位时,对内横征暴敛,垄断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同时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对外,南征荆楚,北防游牧部落,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矛盾重重。
周厉王为压制百姓的不满,找一个卫国的巫师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但同时诸侯也不来朝拜。后来,百姓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
周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穆公说:“我能消除百姓对我的议论,百姓再也不敢有怨言。”召穆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塞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重。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百姓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放言论,使百姓敢说话。
周厉王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从此,百姓都不敢说话,没过几年,民众忍不可忍发生了暴动,袭击周厉王,他怆惶出逃,死于外地。这就是《诗经 》里《大雅荡》的历史背景,诗作者借用周武王的口谴责昏君,诅咒暴政,大骂商纣王,实际是在抨击周厉王。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实际上也就是“周鉴不远,在殷后之世”。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
3、殷鉴不远例句
泡沫经济的殷鉴不远,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