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牛头卖马肉,成语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一》,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也指那种表里不一的人。今之“挂羊头卖狗肉”之现象就是从“悬牛首卖马肉”演变而来的,意为表面与实质是两码事,弄虚作假。——《文言文启蒙读本208·挂牛头卖马肉(文化常识)》
1、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也指那种表里不一的人。
近义词:表里不一、名不副实
反义词:名副其实
2、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灵公有一个特别的癖好,就是喜欢看宫中女人穿男人的服装,并按照男人的样子打扮。因为国君这一喜好,全国各地的妇女纷纷效仿穿上了男人的服装。
齐灵公得知此情形后,非常惊讶,担心此风盛行不止,于是立刻派遣官吏监督,并明令禁止道:“凡是女子穿着男子服饰的,就撕破她的衣服,折断她的腰带。”希望能制止这一风气。
虽然国人纷纷埋怨责怪,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屡禁不止。齐灵公为此大伤脑筋,却又想不出办法对治。
后来晏子得知此事,晋见齐灵公,齐灵公便向晏子请教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衣服,扯断衣带,国人纷纷埋怨责怪我,可还是不能制止。这究竟是为什么?”
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女子这样穿,但却在宫外禁止它,这就如同在门口悬挂着牛头,而在里面卖着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的女子不这样穿,那么宫外没有人敢这样穿了。”
齐灵公恍然大悟,于是齐灵公让宫内女人不能穿扮男人服饰,没过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人穿扮男人服饰了。
这件事过后,就留下了“挂牛头,卖马肉”这个成语,后来在流传中逐渐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