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然一身,汉语词语,拼音是jié rán yī shēn,意思是孤零零一个人。出自《三国志·吴书·陆瑁传》。
1、孑然一身的意思
意思是孤零零一个人。
近义词:孤苦伶仃
反义词:成群结队
2、孑然一身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吴国官员叫陆瑁,是丞相陆逊之弟。出身吴郡陆氏。爱好学习,信守情义。一些出身贫寒而心有大志之人,都前与陆瑁交游相处,陆瑁常分出自己珍美物品与他们共同享受。
东吴嘉禾元年(232年),朝廷公车征召陆瑁,任他为议郎、选曹尚书。
同年,曹魏辽东太守公孙渊派使者到东吴,向孙权称藩。孙权十分高兴,接受公孙渊称臣,准备封公孙渊为燕王,加九锡。
于是派太常卿张弥、执金吾许晏和将军贺达率万人乘船由海路去辽东,宣布对公孙渊的任命。但公孙渊却在他们到达后将张弥、许晏等人杀了,并把他们的首级送到曹魏朝廷。孙权知道后非常愤怒,打算亲自前往征讨。
陆瑁上疏劝谏说:公孙渊是东夷小丑,远隔海角,不需要出兵征讨。
据《三国志·吴书·陆瑁传》记载,其中陆瑁说:“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意思是如果他确实单独与我方对敌而无所依赖,他又会因为畏惧而远远逃遁,恐怕就难以一下子歼灭。成语“孑然一身”出自这里。
然而孙权并不听从他的意见。陆瑁再次上书,分析局势,为孙权理清事情的优先循序,孙权阅览陆瑁的上书,赞赏他言词有理正直真切,于是没有出兵。
3、孑然一身造句
我孑然一身,无家无室,又无行李,除掉带在身边,更把他放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