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即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1、四书五经是哪四书哪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四书五经的介绍
四书五经总共十三部书(礼分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春秋分公羊,谷梁和左传三传)。
四书在宋代之前地位不高于五经,从北宋开始逐渐被重视(大学和中庸即是程颢、程颐从《礼记》中特别摘出来强调的),作为儒家修身和治国的指导。四书五经的作用和它们的地位分别是:《大学》相当于儒家总纲,讲解儒家(至少是宋儒)的思想源头和终极目标。《论语》和《孟子》阐述了大量的思想。《中庸》是儒家思想形而上学的一部分(当然易经更形而上),介绍的是稍微复杂一些的哲学理念。
五经是先秦的典籍,文字比较古老,有的部分思想很深邃,另一些离我们的现状太远,甚至很难理解。《诗经》如果作为艺术的诗集实际上很容易,只要稍加上一点注释或者翻译,你当做先秦的民歌来读,感受到它的艺术美。《尚书》使用的文字有点古老了,而且学术界对它的解释的争议很多。《礼记》记录了大量的儒家思想和孔子之后的谈话录和故事,可以当做《论语》的延续。《周礼》《仪礼》主要是讲述当时的礼仪制度,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易经》是儒家(甚至诸子百家)的形而上学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