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饥己溺,汉语成语,拼音是jǐ jī jǐ nì,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出自《孟子·离娄下》。
1、己饥己溺的意思
原指看见别人饥饿或者溺水,如同身受。后喻关怀百姓疾苦,或对他人的痛苦深表同情,以消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近义词:己溺己饥
2、己饥己溺的故事
上古时期,有一个以耕种闻名的人叫后稷(jì)。稷是黄帝玄孙、帝喾(kù)嫡长子。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尊为稷王。
后稷童年时,就喜好种植大豆,麦子农作物。成年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教民耕种。因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先在尧舜时代当农官,后被提携为相。是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quǎn)亩法(抗旱耕作法),放粮救饥,赐百姓种子,被认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同一时期,有一个以治水闻名的人叫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zhuān xū)的后代。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成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成为上古时代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
禹幼年随父亲鲧(gǔn)东迁,来到中原。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耗时九年,未能平息水患。接着禹继任治水之事 。禹召集百姓、视察河道、检讨原因、改革方法。亲自带领治水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将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导入海洋。经过十三年的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治洪有功,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人们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战国时期,孔子和孟子都称赞后稷和大禹。在《孟子•离娄》中,有记录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意思是:“禹一想到天下的人有淹在水里的,就仿佛觉得是自己使他们淹在水里似的;后稷一想到天下的人还有挨饿的,就仿佛觉得是自己使他们挨了饿似的,所以才那样急迫地去拯救他们。”
这种“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的精神,就叫“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简作成语“己饥己溺”、“己溺己饥”。比喻对他人之苦深表同情,并把解除其苦难引为己任。
3、己饥己溺造句
党的干部应该有己饥己溺的精神,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