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悬河”的本意是褒义词,但有些时候这个词也会当作贬义词来使用,“口若悬河”这个词原本的意思是用来形容人能说会道,口才十分了得,当这个词作贬义词使用时,则有着说话十分夸张,没有事实依据的意思。
“口若悬河”的这个词出自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一书里的赏誉门类。“口若悬河”这个成语由来的故事是,在我国古代晋朝时期,有一个叫做郭象的人。郭象在当时是一个十分有学问的人,他博学多才,声名远播。
有一次,朝廷一而再的派人上门,想请郭象入仕为官。由于郭象实在无法推拒,然后就去了当时的京都,做了黄门侍郎。到京都为官之后,郭象的非凡才能很快就为人称道起来,特别是在谈论对一些事情的个人看法时,表现出来的口才,是一般人所比不了的。太尉王衍在见识到了郭象的口才之后,就跟别人称赞说,听郭象说话,那些话语就好像是倒悬的河流一般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