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入园就生病的魔咒
今天分享保健专家和幼儿园园长的入园防病指南,试了就管用!
“及时接种疫苗最有效”
没上幼儿园前,孩子的生活环境比较单纯,而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大家一起饮食起居,一个孩子病了,往往其他孩子也会被交叉感染。而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可以根据需要给他接种一些有针对性的计划外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可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两句话一定要让孩子学会”
最好能教会孩子自己穿脱衣、小便、洗手,如果不能,那么一定要经常教孩子说两句话:“老师,我要喝水。”“老师,我要尿尿。”
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不可能像家长照顾得那么周到,所以,让孩子主动告诉老师他的需求很重要。身体缺水是许多疾病的根源,所以让孩子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会减少生病的几率。如果孩子不敢在幼儿园尿尿,不管是憋尿还是尿裤子,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放学回家吃什么有讲究”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饱,接回来后,不管孩子饿不饿,都会再给孩子加加餐,尤其是给予高蛋白类的食物,睡前再喝上一瓶奶。
夜间是肠胃休息的时间,加餐会加重肠胃的负担,让本该休息的肠胃再次工作起来,肠胃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生病。所以,孩子在幼儿园吃饱了,就不必再加餐。
“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把孩子交给老师时,别忘记多叮嘱几句,包括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等,以便老师更好地接管小家伙。如果孩子有过敏疾病史(如湿疹,荨麻疹,哮喘等),一定要告诉老师。
孩子有不能耐受的食物,也要告诉老师,避免孩子吃了这些食物而引起过敏。如果孩子有过高热惊厥,要给老师带去常备药,以备急用。如果孩子真的特别爱生病,不如变通一下,先上半天,慢慢适应后再上全天,也是减少疾病的一种方法。
“从心理帮孩子真正做好准备”
有些孩子不爱受约束,总是不习惯幼儿园生活。家长要多帮孩子做些心理辅导,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种种好处。
最好帮孩子尽快攒几个能玩到一起的小伙伴,可利用周末时间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到家里来玩或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多说一些老师的好话。喜欢上幼儿园之后,孩子心情也会变好,生病的几率也就相应下降了。
Tips:这样帮宝宝防病?不对!
吃些中药预防感冒?
感冒不能预防,吃中药也不能预防孩子生病。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实某些中药能预防感冒,提高孩子抵抗力。相反,中药也是一种药品,长期滥服用中药可能造成孩子多系统的损害。
喝些去火的凉茶?
凉茶是保健品,没有治疗作用。孩子的脾胃比较虚弱,所以不推荐喝这些食物。秋天天气干燥,身体比较容易上火,可以多给孩子喝水、吃水果。
让补品来帮忙?
目前没有任何的临床证据表明服用蛋白粉、松花粉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相反,服用过多蛋白质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益生菌对增强免疫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一般只有长期使用抗生素和腹泻儿童需要服用。如正常儿童长期服用益生菌,会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益生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最终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生病了,送园还是不送?
宝宝生病了,去,病情会不会加重?不去,父母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左右,而刚入园才适应又歇在家里会不会得新一轮适应?
好纠结!孩子生病了,还能去幼儿园吗?
“可以去幼儿园的情况”
宝宝精神还不错。
如果宝宝就是一点小感冒,留点清鼻涕,没有咳嗽,也没有任何发烧的迹象,精神状态良好,食欲与平日无异,这样是可以带药入园的。父母切记要按照幼儿园的要求正确填写服药单据与服药的注意事项,并与老师做好沟通工作,请老师关注宝宝状况。
不具有传染性
非传染性的慢性病是可以正常入园的,当然,孩子是否是非传染的慢性病最好听从医师的专业判断。季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气管炎……其实一些慢性病、过敏性疾病都是因为体质下降、免疫力不足造成的,随着体育锻炼的加强、户外运动的跟进,宝宝体能体质不断提高,慢性病有可能不治而愈呢。上幼儿园有助于转移注意力,与小伙伴一起蹦蹦跳跳、忘情游戏,孩子不舒服的感觉也能减轻。
“不可以去幼儿园的情况”
宝宝患上的是传染性疾病
幼儿园阶段的宝宝常见的传染病有水痘、风疹、手足口病、腮腺炎等。幼儿园里孩子多,自身免疫能力较低,更容易交叉感染,再加上这些疾病往往可通过呼吸道和身体接触传染,所以宝宝有上述传染疾病必须在家隔离治疗。
腹泻需要在家休息
宝宝最常见的是腹泻。生病后,会出现水样或蛋花汤样的大便,还伴有发烧,厌食,甚至呕吐。建议在家休息,父母要有针对性地调理宝宝的身体,同时密切关注宝宝的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咳嗽最好在家观察
长时间咳嗽会导致咽部发炎,这种情况下,还是尽量让孩子舒舒服服在家里休息。家里的照顾更密集贴心,容易控制咳嗽的发展,一旦有异常可及时就医不会延误。小孩子咳嗽会发展得很快,很容易引发为肺炎,那样还真得不偿失了。
病好3天后再返园
宝宝一旦生病会有一个康复期,一般有发烧情况,退烧3日后再返园。当宝宝患病刚出现好转时,别急着马上送孩子入园,病刚好后还很虚弱,很容易二次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