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号是个大日子
大文豪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在这一天与世长辞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定为世界读书日
节日起源
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想进步,就从今天开始吧
如果不知道从何处开始 以下书单可供参考
1、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帮你完成。”这句出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经典鸡汤曾经鼓舞了很多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两次梦见他可以在埃及的金字塔旁找到一批埋藏的珍宝,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考验后,看到了肃穆而壮丽的金字塔,并领悟到了埋藏珍宝的地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部启示和象征性的作品,情节奇幻,情感却让我们感同身受。而且故事发展的跌宕和出人意料也很好地增加了它的故事性。
2、新名字的故事
《新名字的故事》荣登豆瓣2017年度高分图书榜首。它是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述了埃莱娜和莉拉的青年时代。在她们的人生以最快的速度急遽分化的那些年里,她们共同体验了爱、失去、困惑、挣扎、嫉妒和隐蔽的破坏。小说有一种奇怪的魔力,完全停不下来,会想一口气看掉,沉迷在人物波澜壮阔的情感和命运里。有一种看情节剧的错觉,而且一点也不累人,翻起来又快又兴奋。为莉拉的命运感叹,她的疯狂和大胆,她的天才和倔强。而莱农的心理描写也非常好看,直接而无任何保留。
3、皮囊
“我会将这本书带上旅途,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这本书他写了很久,我希望自己能读更久。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韩寒这样评价蔡崇达的《皮囊》。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4、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
书本由作者海莲和弗兰克,以及其家人、书店员工的通信集组成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跨越了20多年的传奇书缘。那种因书而起的相知、相惜和若有若无的柏拉图式的情愫,不事雕琢就能感人至深。然而,因为经济原因,直到弗兰克去世,汉芙都没能去英国和他见上一面。等她终于到达心中的那块圣地时,书店却因为经营不善而面临着拍卖。这本书给出的结局是遗憾的,淡淡的愁绪连绵不绝。
5、群山回唱
这本书的名气不如作者的另一部作品《追风筝的人》名气大,但这本书比《追风筝的人》更流畅、更有野心,叙事上比《灿烂千阳》更精巧,或许它的价值和分量更大。“这本书穿越了战争、离别、生死、谎言以及爱情,向我们一再展示了人们的选择——即便是看起来最无私的选择,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部分。这是大师的杰作。”这是亚马逊图书对“最佳书选”的评价。一部关于牺牲、背叛和亲情力量的传奇。这个传奇跨越了三代人,故事交织,极为广阔。它展示出人对自己本该守护的东西,会何其轻易地加以恶待和抛弃。但他最终成功彰显了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永恒。
6、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将他们带到大众的眼中。书中以口述的形式撰写了12位顶级文物修复师的对历史、对人生的回顾和感悟,同时也是一本故宫几百年文物修复历史的缩影。
宫墙外的世界斗转星移,宫墙内的他们却要用几年的时间摩挲同一件文物。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一副古画揭一两个月;一幅画临摹耗时几年到几十年……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来诠释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牢固信仰。他们在故宫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们的欲望,还有我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这也许是本书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7、大学的精神
这本书入围2017年度豆瓣教育类书籍榜单前十。我想对于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我们来说,有一种独特的意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在哪里,这本书,或许会带给你一些启迪。
本书作者历时7年,通过实地探访,集中采访大学校长、学院领导、教授、大学学生等。从氛围到环境,从历史到现实,从制度到精神,本书对追寻7所世界名校:代表精英意志的哈佛、培养社会领袖的耶鲁、作为硅谷心脏的斯坦福、成为现代绅士摇篮的牛津、为读书而生的剑桥、思辨之地海德堡、让梦想起飞的麻省理工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同时,面对国人对于大学生培养、大学定位、教育体制等问题的争论,本书也为国内教育实践者、大学生、学生家长对当下教育问题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