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通过科学家反复的对比研究,发现“按需哺乳”是一种顺乎自然的最省力、最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哺乳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随时哺喂,如果妈妈奶阵到了,而宝宝也肯吃,也可以喂。哺乳不要拘泥于是否到了“预定的时间”。
实践表明,这种按需哺乳的方法,既可使乳汁及时排空,又能通过频繁的吸吮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断增多,同时也可避免母亲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抑制妈妈乳腺分泌乳汁。
香港《明报》曾报道:英国首个有关喂奶与智商的研究发现,在宝宝肚子饿的时候喂奶,他们长大后的智商及成绩,高过定时喂奶的婴儿。
专家指出,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仅能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节点的形成,因此吃母乳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拥有健康体魄。
按需哺乳,更符合婴儿的生理需求,严格按照固定时间喂奶只会饿着宝宝或强迫宝宝进食,让他烦躁。
按需喂养的好处是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保持乳汁分泌的供需平衡,减轻婴儿黄疸,减少乳房胀痛。
总体来说,宝宝的胃口小,母乳比奶粉容易消化,所以吃奶次数比较多。4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热量多,所以按需哺乳的次数就略显频繁。4个月以后的婴儿,消化系统等内部需求稳定,哺乳的时间也就慢慢规律了。一般情况下只要母乳充足,随着婴儿的长大,会逐渐地自觉做到按时哺乳,如每隔3~4个小时哺乳1次。
另外,乳汁是根据婴儿的需要分泌的,而这个需要就表现在吸吮的频率上。新生儿频繁吸吮,是在刺激妈妈乳汁的分泌量,以满足自己快速生长的需要。当妈妈的奶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喂养时间也会形成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每一对母子自己特有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
在平时生活中,很多妈妈担心宝宝贪玩或者贪睡忘了吃奶,所以看着时针定时给宝宝喂奶。长期以来传统的习惯都强调婴儿要按时哺乳,差不多2~3小时喂哺1次,较大的3~4小时喂1次。由于过分强调按时,母亲常常看着时间喂奶,即使宝宝饿得直哭,不到时间就是不喂。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对新生儿。新生儿期是要按需哺乳的,即新生儿随时随地都可以喂。当他们饥饿性啼哭时,可以哺乳;当睡眠超过3小时,可唤醒哺乳。
一、在宝宝饥饿时进行哺乳
观察宝宝,宝宝出现饥饿性啼哭或者小嘴表现出吮吸动作,四处寻找乳头,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奶时喂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哭泣不一定是饿了,还有可能是不舒服、大小便了、或者仅仅只是吮吸需求。
如果宝宝的哭声不急不缓、很有节奏,同时会伴有小嘴吮吸的动作,小脑袋还会左右晃动,如果没及时喂奶,他的哭声会变得越来越洪亮,那就说明是宝宝在表达自己饿了,要找妈妈吃奶。
母乳喂养过程中不要严格地限制喂奶的间隔时间,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周。新生儿每次吃到的奶量不尽相同,因此有时孩子吃奶后1小时就饿了,而有时孩子间隔达3小时都似乎还不那么想吃。这些情况都很自然的,而且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食量也不尽相同,所以按所需哺乳为宜。
二、妈妈感到乳房充盈时进行哺乳
如果妈妈奶阵到了,而宝宝也肯吃,也可以喂。因为有的宝宝饿了不一定会哭或者有很强的外在表现,宝宝愿意吃说明他是有进食需求的。特别是头几周的宝宝喂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哺乳后如果妈妈仍有乳房胀满感,说明新生儿吸吮不足,可在短时间内进行补充哺乳。充分哺乳后的乳房应该很柔软。一般认为,让新生儿吃完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乳房比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妈妈涨奶时宝宝确实吃饱了不想吃,此时一定不要强迫喂奶,妈妈要及时用吸奶器把奶吸出来,以免造成堵奶。
三、 从按需哺喂向规律哺喂过渡
哺乳不宜过度严守时间,一般新生儿每天哺乳不少于8-12次或者更多,随着宝宝的长大,逐渐从每2~3小时喂1次,延长到3~4小时喂1次,喂奶次数逐渐形成规律。
4个月以后的婴儿,消化系统等内部需求稳定,哺乳的时间也就慢慢规律了。一般情况下只要母乳充足,随着婴儿的长大,会逐渐地自觉做到按时哺乳,如每隔3~4个小时哺乳1次。
每次哺乳时间不需要硬性规定,正常情况下,每次喂奶约15~20分钟,根据婴儿吸吮能力的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按需喂养,以宝宝吃饱为准。妈妈要勤给新生儿喂奶,这样可以促进乳汁分泌,防止奶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