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刚添加辅食的初期,宝宝不爱吃某一种或某几种辅食,可以暂时不吃。对于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添加辅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品尝各种食物的味道,提高孩子对食物的接受度,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抵触,不要强求,过几天再试试,也可以混合米粉等食物一起吃,实在不爱吃就吃点别的吧。
如果辅食添加一段时间了,知道宝宝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这个时候可以把新的食物和宝宝喜欢的食物混在一起,这能提高他们接受的几率。让宝宝自己去品尝和发现新食物,假如宝宝不喜欢也不要强迫。对于挑食宝宝来说,总得试个几次他们才会接受。
也可在大人吃饭时,让他坐在旁边看着大人吃饭,吸引他吃辅食。或者在喂宝宝吃辅食的时候,逗逗宝宝,用轻松活泼的语气与宝宝对话,让宝宝认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宝宝对辅食的态度表现不积极,还有一个让他接受的方式是,每次给他吃一点母乳,然后用勺子喂他吃一点辅食(半勺半勺的喂,切记满勺),最后再给他吃一点母乳或者配方奶。
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在非常饿的时候,因不习惯辅食的味道而闹脾气,也会让他慢慢的适应用勺子吃辅食。
也可以在准备好的辅食中加一点奶,宝宝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小tip:宝宝最开始吃的辅食一定要是无盐无糖的,保持食物最初的味道,这样能避免宝宝日后挑食偏食,养成重口味。而且整个辅食初探阶段,要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食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添加辅食三步法
第一步:是反复尝试
既然添加辅食的过程就是宝宝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对未知的抵触是心理的正常反应。那么,我们就应该给宝宝一段适应的时间。
第一次做,宝宝不吃,隔一天继续做,再隔一天继续做,让宝宝慢慢熟悉这种食物。持续地给孩子尝试,有时需要尝试10次甚至20次,孩子才能接受。
所以不要觉得孩子不喜欢吃就不添加了,有些妈妈做了一次牛肉泥,宝宝不喜欢吃。妈妈就认为宝宝不喜欢这个味道,以后再也不做了。这就是太早下判断,没有给宝宝适应的过程。
随着尝试的次数变多,宝宝对食物的兴趣会慢慢提高,不用太着急。
第二步:食物要多样性
孩子一岁以前尝试的不同味道都是为以后的多样化饮食打基础,所以,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应尽量让辅食多元化。
在辅食添加的前几个月不是“投其所好”,而是应该“投其所无”。有些妈妈专门做宝宝爱吃的,认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但其实这样会不知不觉成为孩子挑食的“帮手”。
宝宝不喜欢的话也要多试几次。如果宝宝对某些味道特别喜欢,单独给其他食物不太接受时,可以把喜欢的不喜欢的食物进行混合。
比如说,宝宝最喜欢的是甜味和咸味,不喜欢酸味和涩味,可以试试把略带苦涩的西兰花和磨碎的奶酪搭配,看看是否能打开宝宝的味蕾。
第三步:家长的心态要轻松
有些家长一看宝宝不吃,就很紧张,怕对身体不好,会用哄骗或逼迫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吃完给什么奖励,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把吃饭和外部奖励联系在一起,以后没奖励就不吃了。
更糟糕的是威胁孩子,“不吃就不许下餐桌”,这样会让孩子把吃饭和不好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会破坏孩子和食物的关系。
如果宝宝不吃,不要大惊小怪。饥饿感是顺利进食的必要条件,宝宝也不例外。
“吃货”的养成是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之上的,如果妈妈们对孩子的饮食已经焦虑了,那是个值得重视的信号。妈妈们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具体的问题。
快乐进食小贴士
引导宝宝认识食物,消除对新食物的恐惧感。带宝宝观察和触摸食物的特征,甚至可以用胡萝卜、西红柿等食材作为孩子特殊的玩具。结合颜色、触感的认知,一举多得。
让宝宝参与食物的安排,比如和妈妈去超市买菜,挑选需要的食材。这种参与感能激发宝宝对食物的兴趣。
购买适合宝宝的碗筷,尽早让他自己进食。很多时候宝宝不吃,是不喜欢被喂的感觉,特别是喂养的家长太过强势的时候。
引人注目的、有创意摆放的食物能引起宝宝的进食兴趣。把食物摆放成童趣、多彩的形状,或者用模具把食物做成卡通造型,让它们看起来不可抗拒。
营造美好饮食情境,让宝宝和大人一起用餐,在全家融洽的氛围下,更易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
总之,辅食喂养期间,家长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多点耐心。一旦孩子出现不接受的情况,需仔细分析宝宝不接受的原因,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