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树立自己是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将关注点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孩子长远、充分的发展。”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呼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
陈玮关注到,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失控越轨行为近年来时有发生,离家出走、暴力伤害、自残自杀等现象令人扼腕叹息。前不久引发全民关注的胡鑫宇事件,再度警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刻不容缓。
心病需要心药治。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囿于种种因素,仍存在大众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学校心理健康专业队伍不强、转介机制不通畅、各方合力不够等问题。政府层面固然要高度重视,加大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力度,家庭教育更加责无旁贷。
强调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并不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家长,而是突出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重要作用。
作为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尤其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发现反常状况及时向学校或相关专业人员求助。胡鑫宇事件中,种种迹象都表明其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但并未引起家长和学校的足够重视,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家长要做好孩子成长第一责任人,当然不能止于观察和关注孩子情绪这一层次,更应该努力创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事实上,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是家庭教育不当的结果。
有的是因为太溺爱,养成孩子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有的是因为对孩子寄予厚望,过于严格要求乃至拔苗助长。尤其是在当下,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不少家长主动或被动逼迫孩子过早投入学业竞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3年进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涵盖了7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万名15岁青少年。PISA数据显示,中国学生每周近60个小时用于学习,接近世界第一,但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排名倒数。这些都极易造成孩子心理脆弱、心理缺陷等问题。
需要被看见的,不只是孩子的成绩。家长不能只关注那些“量化”的育儿成果,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追悔莫及。在孩子压力大、情绪不佳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他的痛苦,理解他的不易,帮助他化解心结、走出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