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又名压祟钱(“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古人借这个习俗来表达来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年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压岁钱的来历故事?
关于压岁钱,有两种传说。一种是“压祟”: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做“祟”,很不讲武德,会在大年三十晚上来偷袭熟睡的孩子,在孩子的头上摸一下,结果导致孩子发烧生病并且变傻。为了防止这个小妖来偷袭,大人们只能在晚上点亮灯火,搬个小板凳,守在孩子身边看书,这被称为“守祟。”
然后就有这么一年的大年三十,在嘉兴府一户姓管的人家里,夫妻俩怕祟来偷袭,就和孩子玩。孩子用纸包了八枚铜钱,拿在手里玩来玩去,直到玩累了睡下,把铜钱放在了枕边,然后夫妻俩照样守祟;结果半夜里祟真的来偷袭了,正要摸孩子的头时,枕边亮起了一道金光,把祟给防出去了;祟没得手以后自然是吓得逃跑了。
后来管家夫妇把这件事告诉了周边邻居,大家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纸包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也就有了压祟钱的习俗。因“祟”和“岁”同音,久而久之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那另一种传说则是“压惊”,这就要讲到大家熟知的“年兽”了。为了对付“年”这个怪兽,家家户户除了会挂灯笼、放烟花来把他吓跑,也会给孩子一些吃的来让孩子不要害怕;年久日深,便以货币取代食物,也就有了压岁钱的习俗。
2、压岁钱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而压岁钱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则是在明清。最早的压岁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到了明清事情,则有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的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的压岁钱叫做“串钱”:
而从民国时期开始,压岁钱才逐渐从避邪物品演变成市面上流通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