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拼音:gāowū-jiànlí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该成语指的是在很高的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在现代汉语中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该成语结构为偏正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1、高屋建瓴的意思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上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近义词:高层建瓴、高高在上、高瞻远瞩、居高临下
反义词: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译文: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从这里出兵诸侯,就好像站在高高的屋顶上往下倒水,势不可挡。”
2、高屋建瓴的故事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为犒劳各位得力干将,刘邦就开始分封异姓诸侯王,其中大将军韩信,就被分为楚王。
但是,国家安定之后,刘邦开始逐步清理异姓诸侯王。其中首先要除掉的就是楚王韩信,因为韩信为刘邦立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而且韩信还手握重兵,对中央政权是极大的威胁。
韩信当楚王,没当多久,有人密告韩信要谋反,刘邦想借此杀了韩信。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刘邦的谋士陈平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假装巡游天下,到离韩信所在的陈县不远的云梦泽去巡游,顺路会见韩信,趁其不备,将其擒拿。刘邦依计行事,便在陈县下令召见各地诸侯,等韩信一来就将他扣押。
听说刘邦拿下了韩信,大夫田肯想为韩信说情,便开诚相见地对刘邦说:“陛下控制着关中秦地。秦地地势险要,周围又有山河环绕。像这种地势,出兵进击诸侯,就好像是在高高的屋檐上,居高临下地朝檐下倒一瓶水那么容易啊!所以说,齐地与秦地就好比是东秦和西秦,使您如虎添翼!”
刘邦知道田肯在为韩信求情,因为秦地和齐地是韩信平定的,功不可没。旧事重提是提醒他别忘了过去,再则韩信没有谋反,杀了他其他诸侯会猜疑。刘邦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没有杀韩信,只是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3、高屋建瓴例句
我们占据这个山头之后就有高屋建瓴般的优势了。
毛主席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所表现的那种非凡英明和伟大气概,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