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已经不知不觉成了中班的小哥哥小姐姐,我们班也多了一份子。初见这个小女孩——美美,觉得她是个谨慎的孩子,不哭不闹,上课认真听。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接二连三的问题随之出现。
师:美美,我们要开始做游戏了,你快去找到你的好朋友。
美美:我没有朋友。
师:坐在你旁边的顺顺不是你的朋友吗?
美美:不是。
师:谁是美美的好朋友呀,快去拉她的手。
这时,有两个幼儿主动走过去拉美美的手,只见美美勉强地拉着,不情愿地动了两下,然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平时小朋友们玩耍,美美不参与,她的交流仅限于和老师之间,基本上不与同伴互动,喜欢独自一个人玩耍。但是当妈妈来接她时,她又表现得很热情,拉着妈妈和老师聊天。
案例分析:
美美缺乏归属感,交往不自信。她是个转园生,从一个环境换到另一个环境中,老师和朋友都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搬新家,诸多的新环境造成了她心里的局促感,导致在幼儿园有些不合群。
从心理上说,美美觉得自己是插班生,不属于这个班级,是个外来份子,缺乏归属感,带有轻微的社会退缩性,导致别的幼儿来邀请她时会出现躲避行为。但与之矛盾的是,当她妈妈来接的时候,又会主动和老师交流,这反映出美美内心是渴望和他人沟通交流的,但是缺乏勇气。
应对方法:
1.走进家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对幼儿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那么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赢得家长的信任。
刚开始与家长交流的时候,家长并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有时甚至会反感:为什么老师总是反映孩子那么多问题?难道我的孩子没有优点吗?
为了消除家长的心理防线,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定时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让家长放心,并耐心地向家长解释,幼儿教育应该是家园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幼儿的心理,才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美美妈妈渐渐开始支持教师的工作,双方内心的隔阂逐渐消除,从最初的怀疑转变为配合、支持。
2.走进生活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部分。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帮助幼儿减轻压力,消除局促感,让幼儿做班级的主人,融入到大家庭中。
针对美美的情况,应给予生活上的关怀。在园里,教师始终以关怀、接纳、积极的态度与美美交往,给她情感上的抚慰,让她感受到温暖,逐渐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平时教师会经常摸摸她的头,拍拍她的肩膀,让她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在热闹的游戏氛围中,教师还会邀请她与同伴一起玩,鼓励她接受同伴的邀请,尽量尊重她的意愿,在没有抗拒的情况下还要求她主动参与。这样可以让美美在心理上有个缓冲,逐步适应新环境。
3.走进心灵
问题的解决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幼儿自己身上,读懂了幼儿的心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强化法,建立交往自信。
每天把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知家长,让家长和美美聊一聊幼儿园有趣的事和有趣的人,把朋友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留意美美的交往同伴,鼓励同伴邀请美美一同加入游戏。
(2)展示法,提供平台。
我们应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集体活动就是锻炼幼儿最佳的时机。在集体活动时,可以给美美创设一个表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一次小小歌唱家的活动中,为了鼓励美美参加表演,可以先让几位小朋友陪她一起上台,然后再让她请最要好的朋友一起上台表演,然后逐步过渡到美美独自表演。美美能自己一个人上台展示,得到了小伙伴和教师的夸奖,提高了她的表现欲和自信心。
现在的美美不仅有了自己的好朋友,还能够自信快乐的微笑。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园合作一致的重要性,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做个有心人,注重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情感环境,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给予每个孩子关怀和爱。(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幼儿园 乌建波)
本文来源于《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经典案例解析50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