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当车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该成语指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1、螳臂当车的意思
指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近义词: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反义词:量力而行
2、螳臂当车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后庄公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齐后庄公在位期间,任人唯贤,人才济济。
有一次,齐后庄公乘坐马车去打猎。马车正在前行, 走着走着发现道路上有只小虫子向车轮扑来,只见它气冲冲地舞动着两只前腿,好像在挥动着两把大刀,阻挡车轮前进。齐后庄公看见这么小的虫子,竟敢向比它身子大好多倍的车轮搏斗。他马上命令车夫把车停住。便问道:"这是只什么虫子,有这么大的胆量?"
车夫回答说:"这是一只螳螂,这种小虫子只知道向前冲, 不知道往后退。它根本不衡量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你看,车辆距离很近了,马上就被辗着了,可是它仍站立不动,不让车辆前进。它往往轻视对手,真是不知量力。"齐庄公仔细地盯着螳螂看,高兴地笑着说:"如果它是人的话,肯定是一位天下勇士,我们别伤害它吧。"
赶车的急忙拉转马头,让车绕过了螳螂。这件事传了开来,天下的勇士听说齐后庄公对一只勇敢的螳螂尚且这样爱惜,都纷纷来投奔齐后庄公,齐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后来人们用“螳臂当车”, 比喻不自量力,硬去做超越可能的事,只能使自己粉身碎骨,必然失败。
3、螳臂当车造句
那些企图阻止中华崛起的国家,无疑是螳臂当车。注定是要以失败而告终。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不是几个不自量力的人能够阻挡的。